第374章 对答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374章 对答(第 2/2 页)
在第八天,赵昱从许都回来,诉说自己见到曹操,曹操极为客气,看样子要不是因为赵昱年龄大了,还有意将其留在许都。周仓暗乐,曹操定然看到自己开始启用崔钧、赵昱这些名士,觉得自己还不是另类。
对建议设立方学之事,曹操先是打听徐州学院的情况,得知现在已是华夏学院,下设徐州和辽东分院之后,曹操对周仓大加赞誉之词。关于徐州大考,曹操叹息再三,说是在雒阳之时周仓就曾与他谈到此设想,没想到二十年就得以实现。对周仓不干预考试和选才之行为,曹操尤为称赞,说是难得。
至于开办方学,已将奏章承报天子,计划秋后即开始在各地建方学。最后,曹操让赵昱告诉周仓,在徐州尽管大胆尝试,他会全力支持。
看来赵昱出使许都有效果。周仓又将大考的情况以及葛均、赵治争第一的事情向赵昱解说一番,赵昱对周仓能够体谅自己并另辟蹊径,既感激又叹服,感激周仓体贴下属,叹服周仓处事公允。赵昱抱定心思,绝不参与赵治的选人。
第十一天。一大早,赵治与葛均各带一人站在周仓、赵昱及孙乾等人面前。
“见过诸位大人。在下彭城人,郑超。”郑超看年龄约在三十多岁,一看就是读书人,“在下琅琊人,诸葛诞。”诸葛诞看起来最多二十岁,甚至还不到。
听到诸葛诞的名字,周仓心花怒放,没错了,葛均就是诸葛均。诸葛诞,诸葛亮的堂弟,将来的镇南将军,荆州刺史,反对司马懿的先锋。葛均竟然把诸葛诞带来,说什么也要把他留下!
“徐州大考,你们二人想必知道,为何没有参考?”周仓看看两人,问了一个看似平常,意味深长的问题。
两人略一谦让,年长的郑超先回答道:“回大人,在下虽山中读书也听闻大考之事,自觉所学与大考有诸多不同,因此未来参考。”
周仓微微点头,转向诸葛诞:“那你又是为何?”
这一下郑超与赵治傻了眼,不对啊,不应该这样的。按照惯例,周仓应该降低身段继续问郑超所学是什么才对,怎么立即就转问诸葛诞了,不合常理啊。
孙乾微微叹气,赵治读书读傻了,是想待价而沽吗?还是故意说大话,想吸引周仓的注意力,孙乾敢断定,郑超肯定准备好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只等周仓发问。
但是,他看错人了。孙乾突然发现,周仓平时身段放的很低,这些人无一不是饱学之士,但是从来没有人能让周仓主动放低身段!
“回大人。在下虽自幼博览群书,但最好军伍。听闻徐州有文院也有武院,可惜去年末满十八岁,来到武院才知道学生已经编为独立营,而独立营已不在学院,因此只好回乡等待武院再开。恰逢葛均兄长访亲,就随兄长前来应招。”诸葛诞一席话简单明了,将前因后果说得清清楚楚。
赵昱暗叫不好,这第一场问答,郑超已经落于下风,但愿他能及时的调整,不要一错再错。看似周仓一句简单的问话,其实已经开始两人的角逐。
周仓脸有点发热,是啊,把这群学生转为独立营是提高了整体的水平,但是武院已经名存实亡。轻咳两声,周仓说道:“武院仍在,只是去年将学生派出去拉练,只待在学院里面哪能学到战场上的知识,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才是为将之道。读书人都讲读万卷书,行千里路,更何况带兵的将军呢,莫不成学院里出来的都是一个个纸上谈兵的赵括?”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