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 惹事的孔融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428章 惹事的孔融(第 2/2 页)
周仓安抚周文道:“元芳不必过于担忧,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
周仓虽然嘴上这么说,心中也有些忐忑,人心会变的,曹操已经变了,以后还会变成什么样,谁又能说得准呢。也许自己真的要找个机会与曹操会晤一次,算起来已经至少有五年没有跟曹操面对面交流了。
周仓对当前形势定下的韬略是:在东北实施军事扩张,大力发展生产,充实人口、促进经济。在徐州已然要依靠学院的作用,打破一些思想理念,灌输新思想,向曹操和全天下渗透,只是自己的思想理论还未成型。
期待已久的大辩论,终于在战事平息之后爆发。来的如此之迅猛,让周仓有点措手不及,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辩论的焦点不是来自辽东。引发大辩论的竟然是被曹操派去修孔府、孔庙的孔融。
孔融修完府捡完庙,著书立说之余时常宴会宾客,难免大放厥词,曹操北征乌桓,孔融讥笑道:“司空远征,萧条海外,从前肃慎不进贡木苦矢,丁零偷盗苏武的牛羊,可以一并讨伐啊!”
出言挖苦讽刺倒也罢了,他竟然口无遮拦的发表自己的言论,有个叫管秋阳的人与弟弟及其同伴,因避战乱而结伴同行,因为没有了粮食,管秋阳就对自己弟弟说:“现在如果不吃你的同伴,我们三人就一起死。”于是兄弟俩一起杀了这个同伴,吃了同伴并且最终活了下来。这件事情被人知道后,遭到强烈谴责,而事后孔融却对周围人说:管秋阳爱惜父母赐予的身体,所以吃了同伴天经地义,只是一个同伴,不是什么朋友,所以吃了就吃了。如果像管仲吃了鲍叔,贡禹吃了王吉,那才叫大逆不道!而管秋阳吃的那个人,不过是一只能说话的鸟兽罢了,就像狗吃了一只狐狸,一只狐狸吃了一只鹦鹉一样,没什么奇怪的。
孔融还说:“父与子,有什么恩?论其本义,不过当时情欲发作而已。子与母,又有什么爱?就像一件东西暂时寄放在瓦罐里,倒出来后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孔融又说:“闹饥荒时,有点吃的,如果父亲不好,便宁肯拿给别人去吃。”
这一番话被散播出去,立即引起轩然大波,这样的“毁三观”言论,当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徐州学院的学子们几乎是一边倒的声讨孔融。
周仓听说以后直皱眉,孔融这是吃错了什么药,还是因为不甘寂寞要吸引人的眼球。这种一边倒式的声讨,不是周仓想要的辩论,可是该如何修正呢?
周仓将周冲招来,让他秘密选一些机灵人以学子身份,或进入学院或在酒肆之中,参与辩论,但辩论的内容要改,要抛掉孔融的言辞,也不要将矛头指向人,要针对事,周仓设计了三个题目:
其一,在危机时刻,为了生存,为了江山,能否吃人?毕竟周文王吃过自己亲儿子伯邑考的肉羹,晋文公重耳吃过介子推的大腿肉。
其二,管秋阳吃掉同伴,是不是在危急时刻就要先保住官僚和士族呢?普通老百姓生命的价值不如一只禽兽?
其三,论孝,何为孝?
涉及到孝的典籍实在是太多,论语中出现孝的就有十四章,而子曾经曰过的就有六章。曾子论孝、荀子论孝、孟子论孝,还有《孝经》。其中,阐述比较全面的一是《孝经》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二是赵岐写了《十三经注》说:“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穷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