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惠盎(二)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41章:惠盎(二)(第 2/3 页)
至于法家,虽然法家曾主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但其本质还是为了维护君权统治。
且法家法家必须得到君主的支持,才能施展自己的治国抱负。
曾经,秦太子(嬴驷)犯了罪,商君卫鞅言“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决定重惩太子以表现法的威严,尽管后来经过旁人劝说才改为惩罚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可结果呢,那名太子,也就是后来继位的秦惠文王,他继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杀掉卫鞅,使卫鞅这位曾经执政秦国的重臣,惶惶而逃,却没有一名秦人胆敢收留。
这就是法家弟子失去了君主支持的下场。
不过相比较而言,法家思想还是有治国具体可行理论的,不像儒家,从孔子时期到孟子时期,除了“仁义”、“礼德”的规范口号,基本上没有什么治国的策略——孟子亦是,中原国家都已经在开始实行“名田制”了,儒家那边还在提倡过时几百年的“井田制”,严重跟社会需求脱节。
因此惠盎的主张是「以法治国、以儒治人」,总的来说是比较偏向于温和的治国策略。
而其余道家、墨家、名家的思想,惠盎认为不适合用在当前的世俗,所以被他放弃了,毕竟道家与墨家的思想实在是太理想化,而名家的思想又如天马行空一般,大多只能用来做学问增加见识,却无法使国家变得强大。
在交流过学术后,蒙仲亦向惠盎询问了他心中的疑惑:“阿兄,我斗胆问一句,大王讨伐滕国,是为了给齐国施压么?”
惠盎听了后有些意外,不过倒也不隐瞒,点点头说道:“大王确有这个打算。”
蒙仲闻言心中释然,又问道:“既然如此,宋国与赵国、秦国,想必私下已有盟约?”
惠盎闻言一愣,看着蒙仲好奇问道:“是夫子告诉你的?”
蒙仲摇摇头说道:“夫子并没有告诉我,只是我个人的猜测。”
听闻此言,惠盎感觉更加惊奇,便问道:“你怎么猜到的?”
蒙仲便解释道:“齐国乃强国,而我宋国乃中等之国,以中等之国犯强国忌讳,想必有所仗持。当今诸国,唯秦、齐最强,既然我宋国欲犯齐国,想必是从秦国那边得到了什么承诺,否则,此举不符合我宋国的利益。至于赵国,倘若三晋团结一致,纵使秦国对我宋国许下承诺,想来宋王也不敢贸然冒犯秦国,显然三晋中有一国暗中与秦,与我宋国有私下协议……”
听着蒙仲的解释,惠盎捋着胡须暗暗称奇。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