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章 白银帝国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431章 白银帝国(第 2/4 页)
刘钧入中枢后,便接手了这项事务,他派出了锦衣卫加入调查,使得调查加快了不少,也取得了许多成果。查出了许多整顿清理过程中,被官商勾结侵占的大量屯田。
现在这批屯田,可以全都再分下去,交给那些裁撤的卫所军户和裁撤的营兵,虽然屯田数量也还有限,但起码也能安置不少的人。
加上工程营安置的那批,已经有不少人可以得到妥善安置。
刘钧也还让名下的那些产业开始招募这些裁撤的工人,再加上往台湾迁移的部份,如果地方上再能吸收安置部份,那么大致能解决好这些人。
大量的士兵、军户裁撤,也正好让那些工坊招募不少做工。
整体上来看,自崇祯十四年以来,大明还是呈现出一片开始中兴的景象。海贸的繁华,关外的稳定,都使得处处出现恢复的景象。
在这种情况下,刘钧发现,大明的货币供给依然严重不足。
虽然比之早几年,情况大有缓解。
早几年,从美洲到大明的白银流入商路关闭,紧接着向大明输入白银极多的日本也开始闭关锁国,这使得大明的白银输入量大减。
在经历了万历改革之后,大明是终于确定了白银本位制度。虽说本来应当是银铜复本位制度,但大明的铜钱体系早就因为铜钱不足、私铸严重等情况毁了。
最终大明还是成了银本位制。
银本位制看起来促进了商业繁荣,尤其是当大明开放了海禁之后,随着欧洲人将从美洲获取的大量白银不断的运来东亚,利用欧洲金贵银贱,大明银贵金贱的差别,大肆用白银套取黄金牟取暴利。
欧洲人尤其是当时的西班牙人,他们载着成船的白银。换取大明出产的各种瓷器、丝绸等等商品。
表面上看来,当时的海贸一片繁荣,商人们大赚特赚,朝廷也赚取不少税收。似乎就是百姓也因此赚了不少的钱。
但实际上,大明用辛苦生产出来的各种商品,换来的却是一堆不能吃不能喝的银子。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来说,其实大明是吃了大亏的。大明以银为本位制,但大明本身的银却产量严重不足。主要靠从美洲和日本来的白银进口。这使得大明其实完全丧失了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权。
懂得些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货币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国家如果连发行货币的权利都没有,那是相当危险的。
拥有发行货币权,就能拥有两项最重要的特权,一是铸币税。就如刘钧的四海银行,通过把银锭进行融化铸造,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但收取了加工的费用,而且他还通过把八成八的银币做为十成币值的银币发行流通。在这个过程中,他就是在收取一笔很高昂的铸币税。
大明在此之前,一直没有铸币,因此也一直流失着这笔丰厚的铸币税。
然后发行货币,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特权,那就是调控权。
在国家经济中,货币的供应量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适当的货币供应量才能够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货币供给太多,如宋代的交子和元明的宝钞一样,滥发而没准备金。结果就是通货膨胀,扭曲物价,从面损害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混乱。
而同样的。如果货币供给太少,就会导致通货紧缩,百业萧条。如在唐时,就一直存在着钱荒,朝廷甚至不得不以钱帛兼行,把帛当成货币。甚至把谷物、布当成交易货币。这使得交易极为不便,大大损害了经济的发展。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