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8章 铲除武士制度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188章 铲除武士制度(第 3/4 页)
藩通常会以藩主的居城,也就是藩厅命名,例如上杉氏以米泽城作居城,一般被称作为米泽藩,而附近的伊达氏,在仙台城作居城,称作仙台藩。
但是如果藩的领城占有一国大多数领地甚至是多于一国的领地,通常会以国名作称呼,例如前田氏的加贺藩、岛津氏的萨摩藩、以国名作称呼。
在当时,最大的藩领是前田氏的加贺藩,拥有超过一百万石的石高,拥有了加贺和能登两国。
以“藩”称呼当时拥有一万石以上大名的领国,是由当时的儒学者开始的——中国古时周天子分封领地给国让诸侯们自治,概念是要服从天子。
同样地,东瀛岛国的大名们也要服从于幕府将军,因此便称这些领国为“藩”。但江户幕府的正式体制中没有“藩”这一设计,大名“藩主”间交流也不用“藩”的名义,而是以“某某家中”称呼。
虽然在江户时代初期,并非是正式的制度名称,所以只限某一部分人在使用,在元禄年间之后也只是到处可以看见的这样的称呼的程度。
直到明治时代正式成为公有的制度,这个名称才开始被广为使用。
各类藩国的总数共有二百七十六家。
到德川幕府灭亡,原本幕府直辖的领地改为由天皇管辖。
在整个江户时代,初期的武家诸法度规范“五万石以上石高的城主为大名”;“五万石未满阵屋领主为小名”。
当时全东瀛岛国有超过二百七十家大名,在江户幕府的统治体制下分为亲藩、谱代、外样三类。
吉井藩的鹰司松平左兵卫督领有表高一万石,辖六个村,实高仅一千八百七十八石,是已知大名中实高最低的大名。
实高最高的为金沢藩的松平加贺宰相的一百三十万石,辖二千三百多个村。
所谓“实高”,就是实际的石高,也就是真实的粮食产量。
表高最低的大名是成羽藩山崎志摩守 和田原本藩平野远江守,表高都只有五千石。
所谓表高,就是名义身上的石高,就是他们为了符合某些要求,自己会报上来的粮食产量。
在当时的环境下,“实高”和“表高”不是一码事,往往差距很大。
德川时代的江户幕府,有三种大名,分别是亲藩大名、谱代大名、外样大名。
亲藩大名是与德川家有血缘关系的藩领,在这之中有着御三家之称的尾张、纪伊、水户藩最为重要。
御三家制度由德川家康所创,其义在于当将军家没有后继者之时,以水户家作为大名继承人产生的监督,而继承人则在纪伊、尾张两家产生。
在初代将军德川家康生前创设御三家之后,第八代将军德川吉宗时又让自己的次子德川宗武创设了田安家、四子德川宗尹则创设了一桥家。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