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收入前朝宝藏(改)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7章 收入前朝宝藏(改)(第 3/4 页)
刚打开一半,他就大吃一惊。他看到了什么?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
他以前执行任务,曾经两次和这幅名画有关。
一幅是在此岸的故宫博物院。那是一次重量级的国际艺术展,这幅名画作为压轴重宝从北经运到尚海。
麦轲那次简直是和这卷画绑在了一起,从押送,到展览。到保存,一直到运回来物归原主,他都寸步不离。
完成了任务的同时,他也对那幅画了解得一清二楚。
估计世界上他说自己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
谁没事十天八天和这幅画形影不离呀。
真有人愿意,他还没有那个本事靠近呢。
事情要是到此为此,也就简单了。偏偏又有蹊跷。以后不久,他又去彼岸执行类似的任务。
起初他还认为保护的对象是其他名画,等一见到被保护对象的真容。他不禁揉揉自己的眼睛,以为自己眼花了。
睁大眼睛又一看,才确定自己的视力并没有问题,所看到的是真实无虚的。
原来又是一幅《清明上河图》!
在他执行任务的一周时间里,他反复对比了二者的不同,想找出瑕疵以后,确定到底哪个是仿品,那个是真迹。
结果没有丝毫进展。
回去以后,他又把利用工作之便拍摄的两幅画的图片,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对比。结果确定。二者依然是相似度百分之百。
最后他甚至动用了高精密图像分析仪,也没有找出任何有实质意义的差别。
对此,有关各方全都很有默契地保持了沉默。
是什么人的仿画水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还是那个宋代宫廷画家张择端没事干,故意开了个玩笑,一样的画弄了两份?
当时他还有点愤慨,现在则有些凌乱了。
直接从皇宫出来的,总不能也是假的吧。
如果这不是假的,真的藏在这里,那两张互不相让。都以真迹自居的名画,该摆在哪里?
他特别查看了那个治国无术,却颇有艺术才华的宋朝皇帝的题字,宋徽宗这个所谓的瘦金体。后来还自成一家了。
凭他明察秋毫的眼力,愣是没有发现任何不同。
真假不论,这样一幅国宝级的书画却随意放在这里。
其他无须再看,即使不是比这张更加名贵,起码也并驾齐驱吧。
接着,麦轲依次打开戌字门。酉字门,申字门,未字门,午字门,巳字门,辰字门,卯字门,寅字门,丑字门,子字门,一共十个洞穴。
里面装的不外是珠宝玉石,珍玩奇器。
最后两间,则充满了字帖和书籍。
麦轲翻了翻最后的藏书洞穴,发现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绝版书,不少是当时的禁书,这些也许是孤本存世了。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