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5章 支流百转千回(改)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075章 支流百转千回(改)(第 2/4 页)
深度固定。宽度也必须固定!
这样,在大河下游的沿途,就需要大量的修筑两侧堤岸工作。
因为有了这两项额外的工作,所以尽管下游的整体工作相对容易一些,还是耗费了二分钟才完成。
浩大工程完成以后,二人顺着河水淌流的方向看去,只见清澈的河水,如同一条玉带,笔直地向东流去,直到大海。
在那海河二水交接之处。再没有过去的那种黄蓝分明,只是稍微让深蓝色的海水变得稍微清淡一些。
可以看到的变化虽然很小,但是不可见的结果才是真正重要的。
大河入海口,再也不会每年把成亿吨的泥沙倾入海中,再也不会把本来的深水良港瘀成毫无用途的海滩,再也不用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清除淤沙,以保证正常的水流和泄洪所需。
从今以后,不管是出海还是入河的航运,都会畅行无阻,从发源地到入海口。从入海口到发源地,都可以直航。
至于中游上游那些地势狭窄的峡谷地带,如何进行改良,是下一段时间的建设任务。而且相对来说,需要也没有那么紧迫,毕竟越往上游行进,那里的人烟越稀少,需求也就越少。
顾继之、麦轲二人看到了焕然一新的大河,从上到下。宛如一条巨龙,横穿中华大地,为最富饶的地区提供丰富的水源,完全驯服。
与此同时,灵犀一动给出新的数据。
这条大河,从发源地到出海口,长度为四千一百三十六里,总体落差九里,平均每里的落差为三尺三寸,落差比例为千分之二。
这些落差,主要是上游的那些地段造成的,麦轲已经心中有数,将来在几个关键段落再来几个“高峡出平湖”,就都解决问题了。
扬子江上那个成功试验,让麦轲、顾继之对这个设想毫无压力。
解决了大河主流,灵犀一动马上转移目标,全力对付那些支流。
在解决这些支流的次序上,麦轲首先对准了那些把泥沙带入主流的罪魁祸首!
第一个就是渭河!
这条渭河,不但是最大的支流,而且带入主流的泥沙最多!
在刚才重整大河河道的时候,渭河,以及所有的支流,进入主流的流量都被暂时停止,为的是在这个时候,杜绝任何泥沙的流入。
渭河作为大河的第一大支流,发源于北地的鸟鼠山,由杉西桐关汇入大河。
渭河全长一千六百三十六里,流域包括北地、土谷浑、杉西三个行省。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