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九十六章(第 4/4 页)
“这个问题我现在不想答。”
苏大为目视三人道:“但请给我半年时间,半年之内,我必定回来,到那时,一切问题,自有我来承担。”
“包括替圣人续命?”
“包括替圣人续命。”
苏大为斩钉截铁道。
续命……
那个可以商量。
只要有一个时间缓冲,待他把大事办成。
回到大唐。
一品真仙驾临神都。
谁敢动他的亲族兄弟?
哪怕圣人也不能。
到那时,李治是死是活,就全系于苏大为一念之间了。
唯一的问题是,李治不能死在他的手上。
若沾了先帝之血。
李弘和武媚娘那里,将无法交代。
最好的结果是李治驾崩,但却与他无关。
李弘继位。
由他与武后共同辅国。
到那时,一切阻力不存在。
甚至有可能,按苏大为后世的理念,对大唐做出一定程度的改良与变革。
当然,现在说那些还太远了。
当下,他需要的是时间。
李治需要的也是时间。
李淳风目光森然,盯在苏大为身上:“阿弥,你是认真的吗?”
“我从不说没把握的话。”
李客师轻抚白须,缓缓道:“话我们可以带给圣人,但若是……”
“若是圣人听不进,也请三位帮我联系武后,尽力替我斡旋,务必拖够半年时间,等我回来。”
苏大为正色道。
“半年……”
袁守诚在一旁,吸了吸鼻子,一脸狐疑:“你为何一定要离开大唐半年?”
“这……”
苏大为握着聂苏的手,手指微微收紧:“我有不得已。”
“什么样的不得已?”
“这个问题我现在不想谈。”
李淳风突然作色怒道:“你什么都不说,就要离开大唐半年,将老母、师长、亲友和兄弟们置于危险境地,不顾圣人颜面,你到底想做甚?
你什么都不说,就把锅都甩给我们,你要让我们如何信你?”
李淳风狠狠一拂袖道:“若今日不说出一个令我信服的理由,老道只怕这次无法帮忙。”
三名老道里,袁守诚是游离在朝廷之外的,闲云野鹤。
李客师远离朝堂数十年了。
李淳风是刚刚致仕,其子李谚又是新晋太史令。
若无李淳风在其中说项,只怕苏大为想拖住李治半年,难比登天。
“岳丈,我真的有苦衷,不要逼我。”
苏大为黝黑的面上,双眉微微皱起。
这是极少在他脸上看到的情绪。
说明他真的有些不高兴了。
李淳风看了一眼站在苏大为身边的聂苏。
聂苏一脸担心,一直注视着苏大为,眼里眉间,都只有苏大为一人的影子。
仿佛这个世界,只有他才是唯一令她牵挂的。
李淳风心中一动,忽然道:“是因为小苏吗?”
隆隆
天空风云突变。
阴云滚滚,隐隐有雷霆电闪。
天人感应。
一品大能心中震怒,自然上达天听。
乌云滚滚。
袁守诚、李客师的目光,一齐看向苏大为身边聂苏。
聂苏,到底出了何事?
“阿爷,你说什么?阿兄离开大唐,与我有关?”聂苏面色一惊。
“小苏!”
苏大为一拉聂苏的手,一手抚住她的肩,声音急促:“我愿化身石桥,承受五百年风吹,五百年雨打……”
“阿兄,你怎么……怎么突然说这个!”
聂苏白净的脸颊上,立刻红了。
这是闺房里的话。
属于两人的小秘密,怎么在此时,当着旁人说出来。
就算小苏不像普通女子,可终究有些小儿女的羞赧。
“小苏,你还记得上次阿兄和你讲过,阿难与石桥的故事吗?”
苏大为声音低沉,似有不可思议的魔力。
聂苏双瞳放大,渐渐变得迷茫,失去焦距。
终于,她身子一软。
苏大为揽住妻子,托住她轻盈的腰肢,转头向李淳风和李客师、袁守诚道:“有些话,不方便让小苏听到,你们问我理由,我现在就告诉你们理由,只是……你们真的想听吗?”
小苏啊,你可知,为兄和你说的那些故事,不只是故事。
我愿如石桥一般,守护……
轰隆隆
乌云压城。
电舞银蛇。
终于,没能化为倾盆大雨。
黑云之下,浠浠沥沥的小雨,随风飞舞,如烟似雾。
雨雾中,李淳风、李客师,乃至袁守诚,三人仿佛化作了石像,站在河滩边,久久不发一言。
直到道袍被雨水沾湿。
袁守诚率先醒悟过来,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
好湿,好冷。
冰冷的感觉,令他忽然打了个寒颤。
“阿弥带着聂苏走了。”
“我知道。”李淳风脸上露出苦笑。
“他方才说的,是真的吗?”
这个问题,李淳风没有回答。
李客师轻轻一甩雨杆,不知从哪里找来一张斗笠,戴在头上,一声长叹。
“我认识阿弥十八载了,从未见过他如此心痛,他不会骗我的。”
“那聂苏小娘子,真的,真的……”
真的什么,袁守诚没有说下去。
仿佛有一双看不见的手,扼住他的喉咙。
又像是接下来的话,太过惊世骇俗,以致于他不敢说出口。
李淳风焦躁的来回踱步:“小苏,小苏……”
“阿弥既然说半年,定是有办法,你也不要胡乱担心。”
李客师背起鱼篓道:“我们便按阿弥说的,回洛阳复命吧。”
“也只有如此了……”
李淳风一甩衣袖,长叹一声:“希望,一切顺利。”
袁守诚抬起葫芦摇了摇,似乎酒壶已空。
他又抹了把脸上的雨水,向苏大为消失的积石峡方向看去。
眼中闪过一抹忧色。
……
积石峡。
原本这里做为一处天险,有少量吐谷浑军驻守。
在唐军收复吐谷浑,灭了吐蕃之后。
并没有恢复吐谷浑王,而是纳入安西都护府管辖。
后来又分出安西都督,来管辖这块新地。
至于积石峡,也就有了少量唐军,以此来扼守要道。
人数不多。
只有二十余人。
但是在月前,原本平静被打破。
不知从哪来的一批唐军,入驻此处,积极修膳关隘,设石堡。
人数从原先的二十余人,一下子扩充到数千人。
整个积石峡从哨所的编制,扩至四个折冲府。
可称积石关。
没人知道这伙唐军是从哪来的。
到这积石峡又是为了什么。
一直到今日。
从如烟似雾的雨水中,来了两个人。
原本负责瞭望敌情的唐兵,全身的懒散一瞬间不翼而飞,激动的指着来人大叫起来。
令旗飞舞。
整个积石关,一瞬间,从沉睡中惊醒。
咚咚咚咚
战鼓隆隆。
这是军中之鼓。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