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又弄出个新花样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四百八十七章 又弄出个新花样(第 1/2 页)
上州刺史(太守)那可是从三品,下州刺史才正五品。差出两个级别来了,待遇能一样么?登州别驾,五年以后就是正四品了,你搞搞清楚。(前文有知府之说,弄混了,唐朝初期州长官称为州牧、刺史、太守)那
么问题又来了,李世民为何要问李诚这个问题呢。不就是再告诉李诚,你家里的侍妾之一,我知道是谁的女儿哦。侍妾的地位是很低的,属于那种送出门的货物。李诚真不喜欢,送人也好,发卖也罢,白氏都得捏着鼻子当看不见。李
世民为何兜来兜去呢?还是很希望李诚去东宫的,这会李世民认为,李承乾是可以教育好的。之前没有教育好,那是老师不给力。李诚态度不改变,李世民就有点火了,打击报复就来了。白松陵,你便宜老丈人呢。
不料李诚说了一句,白松陵外放登州,怎么也要给个从四品吧?李世民告诉他,是从四品,坚持五年就是正四品。历史晦涩的暗示,白松陵不该去登州,李世民则表示,看你的意思咯。你说去就去,不去就不去。李
诚有点头大了,这皇帝的小心眼这没法抢救了。李诚说的一番话呢,无非就是一些感冒药。为啥这么比喻么?感冒不是吃药就能治好的,感冒药的作用是缓解症状。所有感冒,都是病人自己扛过来,最后不治而愈。
李世民当然不知道感冒药,但是李世民知道,李诚再说:陛下,这事情不可逆啊。最多缓解一下,慢慢来吧。还有就是,洛阳比长安更适合做首都。这话说的李世民当时就爽歪歪,全都挠到痒处了。
李世民又动了让李诚为太子师的念头,李诚有拒绝了,李世民又不开心了。关键是李诚这个借口太可恨了,“因为懒,不愿意为太子师”。甚至不愿意留在长安!
李诚很懒么?是也不是!至少李世民认为,李诚并不懒。他只是兴趣广泛,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不愿意被束缚在朝堂的斗争之中。大唐的制度利弊,李世民认为没有人比李诚看的更清楚了,正是因为看的清楚,才要跳出关中。迁
都洛阳的事情,李世民早就想过了,但是压力太大啊。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口的增加,长安真的不再适合作为都城了。以为不通运河,关内的粮食供应压力太大了。现在这个矛盾被土豆番薯玉米缓解了很多,但是还有别的矛盾呢?重
点还是君权面临的压力太大了!回
到这次奏对的原点,李世民必须承认,李诚为大唐做了很大的贡献,为陛下做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功劳,没有体现在爵位上,按照李诚的要求,转化为软实力。也就是说,李诚终于有资格,跟皇帝商量一下待遇问题了。一
个新的家族诞生了,创始人是李诚,崛起的速度,令人瞠目。
还有一点很关键,李诚始终没有去碰意识形态。用现在的话说,李诚就不碰路线问题,一直在瞎几把混。一门心思的搞钱过小日子,就是不肯好好为皇帝受命于天的“伟光正”事业添砖加瓦。李世民要知道这货是唯物主义,早弄死他了。
李世民不耐烦了,这货死活不上套,怒道:“白松陵不能去登州,你给他挑个地方。”
李诚一听这话有点犯嘀咕,犹豫了一下低声道:“要不去荆州圩田?”说到这个圩田,李世民才想起来,刚才真没注意这个。“圩田和解?”李诚有点晕,圩田还没出现么?
(圩田出现的时间有两种说法,一为南朝,一为唐朝)
北方人可能不知道圩田是个什么样子,其实很简单,就是堤坝把一大块地方圈起来,良田都在堤坝内。圩田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的两岸,鄂、徽、苏三省都有很多圩田。“
陛下,圩田就是用堤坝把洼地圈起来,这样雨季高处的雨水被挡在堤坝之外,堤内可以耕种。当然事情也是有利弊的,圩田怕大水,一旦破了圩,就什么都没了。”李诚努力的去解释圩田,这东西带来的良田可不是少数。对自然的破坏也不小。
中原王朝就是这样,不断的向大自然要耕地。人口密度不断的上升,导致了很多河流没有泄洪区。so,黄河、淮河、长江等河流,一旦出事就是大事,几百万人口失去家园都是正常操作。话说回来,华夏文明一直就是在战天斗地。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