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五节 使节团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三百三十五节 使节团(第 1/4 页)
。↑●书荒阁中文网www.shu huang ge .com⊕
使节团定下的团长是陈洪范,此人是一个武官,最初是在熊文灿部下,后来跟着左良玉一起作战,官至总兵官,但是因为战败的缘故,已经被罢官在南京赋闲。
他听到这个消息后,运作一番,竟然当上了这个使节团的正史。
很快一个文官,安庆等地的巡抚左懋第听说了这件事后,上书请求随同陈洪范一起北上。
左懋第放着巡抚大官不做要去北京的原因很简单,他是北方人,他来南方做官不久,母亲安置在北京,结果母亲死去的消息传来,他是打算回去奔丧的。
这种出使北方跟鞑子打交道的事情,每人愿意去,这人主动请缨朝廷巴不得呢。
于是给他们加官进爵,进左懋第南京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进陈洪范进太子太傅。同时让左懋第负责经理河北,联络关东军务的秘密使命,希望左懋第联络上被朝廷认为忠心耿耿的吴三桂。
杨潮虽然无法阻挠皇帝的决定,但是私下里给使节团中塞入几个人是没有问题的。
于是很快带有杨潮的人的使节团就出发了。
他们携带“大明皇帝致书北国可汗”的御书、赐“蓟国公”吴三桂等人的诰敕,白银十万两、黄金一千两、绸缎一万匹;并且打着“前往北京谒陵,祭告先帝;通谢清王,并酬谢剿寇文武劳勋”的旗号。目的则是同满清谈判,谈联合平贼以及疆土分割的事情。
十一月末,使节团北上。
十二月中旬才到了山东,而杨潮也受到了第一封来自北方的准确消息。
此时山东已经被满清完全占领,除了个别地方存在起义军外,明军基本投降,农民军基本消灭了。
临清也早被杨潮放弃,哪里只是作为一个桥头堡,距离江南太远了,杨潮没实力在哪里跟满清角逐。
山东之所有起义军存在,在于满清的政策,多尔衮看到他们很容易的进入了北京,几天之后就宣布让百姓剃发,结果不但京畿地区大乱,一度北京城外就到处是义军,连西山的煤炭都运不到城里。
山东更不用说了,反抗更是激烈,不得已多尔衮放弃了强行剃发的主张,才平息了民情。
剃发易服!
杨潮暗暗记住了这个信号,看来剃发易服比自己想象的要早,只是一度放弃了而已。
而且北方的反抗比南方丝毫不差。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