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二节 还债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三百六十二节 还债(第 2/4 页)
甚至还有人把主意打到了杨潮身上,既然杨潮没有消息,就得做最坏的打算。也就是以杨潮战死来打算,既然杨潮战死,那么杨潮留下那些强兵就不能不管不顾,得找一个得力之人去节制。
诚意伯刘孔昭请命,表示自己身为操江提督,本该节制水营,杨潮的水营练兵归他管辖。
诚意伯的提议得到了徐泓基、赵之龙等勋臣的赞同。
但是文臣又不同意,表示应该派一个干练文臣节制,有人想到了军务经验丰富的朱大典,请朝廷下令。起用在家赋闲督粮的朱大典来南京。
可这个提议文官集团内部,自己都开始争论,左光先一派官员咬死朱大典贪腐一事不松,表示朱大典不宜督军,甚至不宜起用。
文臣的意见不合让小皇帝六神无主的同时,也感到一种末日到来的感觉,一度他都想要逃离南京,逃亡更南方的苏州甚至杭州去。
朱慈烺感觉这种情况跟当初他父皇崇祯在位的最后时期那么相似,都是朝臣一个个拿不定主意,而朝廷面对突发事件无能为力。似乎朝廷一下子失去了对整个天下的控制一般。
这种不安来自北京时期,朱慈烺自己根本控制不了,整日处在一种精神煎熬之中,他实在是不愿意面对又一次京城失陷的困境。上次还有杨潮孤胆救主,这次谁能救他呢。
就在这时候,先是瓜州派人送来了一个消息,消息十分模糊,说杨潮反攻扬州,杀光了多铎统帅的军队。
这个消息传出来也只是让朝堂上热闹了一下。很快就被朝臣否定为谣言,因为他们得到的消息是,多铎攻打扬州,可是统领几十万大军,具体数目不详,从三十万到八十万都有,杨潮怎么可能在援兵困守避风的时候,就反攻的,而且既然杨潮有能力反攻,那就不可能被清军攻破扬州。
否定了这个唯一乐观的消息后,朝臣陷入了更深的悲观中。
在他们最为悲观的时刻,终于传来了好消息,真正的好消息,杨潮的捷报。
当然写捷报的红纸是给百姓看的,给朝廷的则是杨潮亲笔写的奏疏,派快马散发捷报的同时,送进宫去!
皇帝将被派来给朝廷送捷报的谢飞叫上大殿,亲自在大殿上,在文武百官跟前询问他,询问扬州大战的经过。
谢飞对答如流眉飞色舞,让带刀护卫皇帝身侧的余继业羡慕不已,虽然他得到皇帝赏识,算是飞黄腾达了,可是作为一个武艺不俗的武将,不能亲身杀敌到底是一件憾事。
谢飞答的很痛快,也感到一种深深的自豪,这就是杨潮给他的奖赏,让他亲自送捷报给皇帝,只是他被拉倒朝堂上当堂对答,是杨潮没想到的。
不过这也是谢飞应得的,这次作战他立功不小,打开城门、打开总督府角门等,他都应该记一个首功,杨潮也在奏疏中着重强调了谢飞的功绩。
当听到杨潮活刮胡尚友震慑诸军时,皇帝不由感到一阵森寒,当听到鞑子红衣大炮轰击一日夜,扬州被打开了一个缺口时,小皇帝也不由得忧心。当听到鞑子用红衣大炮轰击,最终攻进城后,小皇帝感到揪心。听到城内大乱,杨潮选择撤退时,小皇帝也叹息。
听到史可法大义凛然以保护百姓从容就擒时,小皇帝和文臣都默然。听到杨潮一千多哀兵遇到一万援兵,大家争论要不要反攻之时,皇帝心想的竟然是应该退守。当听到杨潮决意进攻时,小皇帝感觉到一种悲壮。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