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战略性分歧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40章 战略性分歧(第 3/4 页)
孔明派赵子龙这样一员大将去,证明他确实认可了刘封的计划。
孔明认可了,玄德老爹的阵营,也就认可。这就证明,刘封以后就不是自己单打独斗,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蜀汉的支持。
“军师深谋远虑,请受小侄一拜”。
刘封郑重其事地给孔明施了一礼。
“贤侄不必如此客气。亮受主公知遇之恩,一心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贤侄在辽东开辟基业,此后主公进军巴蜀,励精图治,几年后就出兵北伐。届时贤侄在曹操背后策应牵制,待我大军一到,彻底打败曹操,光复汉家江山”。
策应?原来仅仅是叫我在背后策应?
从巴蜀北上伐魏,根本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三国演义里面来看,便是玄德老爹占据了巴蜀,在魏蜀吴三国中,无论是人口、经济还是军事力量,都是最弱的。
看来孔明还是在按照他原来的想法行事啊。
既然他把辽东定位为策应,就不可能在辽东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我将来也不可能得到更多的支持。
实际上,空间上的距离,也决定了不可能把蜀汉的资源,大规模地投入到辽东去。
如此一来,便是多了一个赵子龙,其实也不会有太大的用处。
问题似乎又回到了原点。
后来的蜀汉六次北伐,几乎耗尽了国力,犯的是战略性的错误。
“军师,小侄有一事,不知当不当讲”?
尽管知道孔明不会高兴,刘封还是打算说出来自己的想法。
这是个原则性问题,他必须表明自己的态度,不能含糊。
“贤侄有话就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