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愤怒的东宫群贤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349章 愤怒的东宫群贤(第 2/4 页)
类似的观点还有格物致知……如果有人觉得格物致知是教人研究事物,然后总结规律,获取知识,那就和先贤们说得南辕北辙,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比如朱熹建格物致知,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事故”,他的意思是研究一个寻常事物,如果仅仅研究事物本身,那是没有意义的,必须从里面发现天理,格出圣贤道理来……那有小朋友要问了,如果格不出来怎么办?俩字:硬格!
怎么说呢,就有点类似理解吧……明明作者都没有那么深的想法,可出题人一定逼着你写出个一二三四。
写不出来,就没有分数。
而在朱熹这里,格不出来,那是你资质平庸,领悟不了圣贤之道,一句话,是个废物!
那处处跟朱熹对着干的阳明公,他又是怎么看的呢?
王阳明觉得,如果格不出道理,那不是事务的错,而是你自己不行,那还格物干什么,应该格心才对!
所以王阳明提出了“致良知”,这也就是心学的本意!
……
说了这么多,其实真正要探究理学,心学,二者之间的差别,远不像后世想象的那么大,追根溯源,都能上溯到二程那里。
所以理学和心学,应该算是一个根上的两个枝干,或者说,至少也是连理枝,彼此非常亲密。
二者都是在心性啊,气理啊,良知,格物……这一类的概念之间打转转,虽然彼此对立严重,但是站在更高的维度上看,意义真的不大。
只能说二者是同出而异名,所以指望着心学改变大明,那是不现实的……事实也是如此,虽然在徐阶的提倡之下,心学达到了鼎盛,但是接下来高拱和张居正,两代首辅打击,心学就烟消云散,无根浮萍,结局早就注定了。
只留下一些著作,供后人瞻仰凭吊而已。
对于柳淳来说,他是要真正提倡知行合一,真正把百姓的民生利病,和学问结合起来。
“岳麓书院开设算学课程,学到了算学本事,就可以更好的经商,计算货物人员,可以计算田赋税款,计算田地大小,计算道路坡度,计算工程用料……这些,都是为了百姓民生造福……进入岳麓书院,是知,走出岳麓书院,发挥才智,造福家乡父老,造福大明百姓,就是行!所谓知行合一,就是我对所有学子的寄望,少年热血,不该只想着功名利禄,颜如玉,黄金屋,总要真正做一些事情,有朝一日,从这里走出来的学子,能够骄傲地说,无愧这四个字,余愿足矣!”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