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8章 于谦他爹送来的大礼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638章 于谦他爹送来的大礼(第 1/4 页)
朱棣降旨,宣召所有州县卫所一级官吏进京陛见,整个大明,全都要动起来,从京城出发的信使,将公文送到各个布政使司,然后由布政使司送达府,然后每个府再向下送,等到官吏接到命令,交代政务之后,动身进京,整个过程,没有三个月是完成不了的。
相对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工程,而且朱棣还要求地方官吏将本地的财政丁口的情况如实上奏,就更需要时间了。
坦白讲,就算朱棣登基继位,都没有这么大的东西,他只是向四处传檄,官吏上表拥戴新君即可。
甚至很多地方官,朱棣都是在登基之后,才进行处置的。
茹瑺忙活了两三年,也仅仅将一半以上的建文旧臣,换成了新人而已。
没有现代通信手段,传递消息就是这么蛋疼。
由此也可以看出,朱棣是真的下了本钱,下了大本钱!
朱棣有个习惯,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如果观察洪武和永乐两朝,就会发现一个有趣的差别。
在洪武朝,六部九卿,几乎每年都还,最离谱的时候,竟然能有三个部没有主官,换句话说,老朱把这些事情都一肩挑起来了。
等到永乐朝,情况就大不一样。
朱棣更喜欢已经认准之后,就长期任命,放权给下面的人。
因此很多高官都是能一干十几年,甚至能干满永乐朝,继续辅佐新君,其中就不乏许多四朝元老。
当然了,朱棣这么放权,也是有问题的,就是缺乏新陈代谢,等老臣死完了,新人顶不上来,所以就有了土木堡之败。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么做也能让人心稳定,可以踏实做事。
按照朱棣的习惯,这一次的地方官陛见之后,已经朱棣认准,绝对会长时间任职地方。大明未来的百姓会如何,能过上好日子,还是会受苦倒霉,就看这一次了。
只不过还没等这些地方官进京,有一伙人已经提前到了。
那就是从哈烈返航的大明使团。
这一次他们可是威风凛凛,载誉归来。
吴中和于彦昭都穿着大红的官服,鲜艳夺目,站在了船头,上面还有一杆鲜艳夺目的大旗,上面写着“钦命通夷使吴,副使于”。江风吹拂,旗帜飘扬,人也精神,飒爽英姿,器宇轩昂。
顺便说一句,官服,旗号,全都是进入长江口,临时送过去的。
他们出发的时候,可远没有如此风光。
想想都可笑,那时候吴中是因为想要刷声望,结果用力过猛,被朱棣赶去出海。至于于彦昭,他连饭都吃不起了,是个可怜的“京漂”。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