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萝卜与大棒
书海居 m.shuhaiju.net
94、萝卜与大棒(第 2/4 页)
所以,他常年战斗在送温暖的第一线。
至于现在,正如温春华所说,他还是个孩子,他觉得能力有限,要量力而行。
“真不去?”王刚道,“我也没去过,就听说里面挺热闹的。”
凌二笑着道,“马上就要高考了,我哪里有闲心去凑那个热闹,不去了,晚上不留你吃饭了,你饭店生意也忙,你回去的路上,顺便跟凌龙说,我这辆吉普留给他开,让他有时间开过去就行。”
王刚道,“行,明天早上我过来送你。”
晚上是在温春华家里吃的,吃好饭,像往常一样沿着江边遛弯,一个没注意,发现新龙华不知道什么时候“与时俱进”多了一个唱卡拉ok的舞厅。
“时”是中国改革开放后与世界接触后的“茫然”,大凡多读了点数的年轻人,没有父辈的韧性,陡然一看到西方世界的情景,他们的心里不平衡了。
生而为人,生为中国人,真的很愧疚呢!他们睁开眼看世界,他们在谷底。
前途是什么样的,从上到下,没有能说得准,反正就是不如意。
以前是社会主义救中国,现在只有中国才能救社会主义,迷茫和苦闷在他们的心里交织。
考托福,考gre,奋力走出去他乡,这似乎是唯一的出路,可是“我爹妈爱祖国,海外没亲戚”,非直系非旁系,出国准没戏。
全世界都在闹事,没出事的地方,也期待出点什么事?
期待最终落空,那只能吼两嗓子“一无所有”那总可以吧?
老子火气大,谁都别惹我!
空气中,还有点奢华糜烂的味道。
与凌二接下来返乡后看到的情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洪水一眼望不到头。
汪洋之中,捡不到一个栖息的地方。
凌二茫然大哭。
为什么还要重生,为什么还要经历一次这样的煎熬。
横行的老鼠在啃他的脚,也没耽误他如期参加1991年的高考。
也许是一时冲动,他放弃了自己上辈子自己深爱的电机专业,莫名其妙的选择了浦江大学的商学院。
他要补自己的弱项,他要去国际市场分一杯羹,同样一个鼻子两个眼睛,为什么靠着罪恶起家的西方可以吃香的喝辣的?
他在新学期入学的第一天,在新生入学的自我介绍中表达了自己的疑问。
同学们说他是愤青,他不在乎。
而且更放言,“每个白人在出生的时候,他们的双手已经沾满了血。”
陡然间,他成了同学间的异类。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