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九十八章 见驾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千二百九十八章 见驾(第 2/4 页)
甚至于,石小凡都不敢怎么招惹的人才。
皇佑元年,就因为张尧佐的升迁之事,朝臣和皇帝赵祯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
以监察御史包拯为首,联合整个台谏集团们一起,不仅接连上疏。
包拯等人更是在退朝后留班不退,誓要与赵祯战斗到底。
赵祯虽然宽厚,可也有脾气。
看此情形,已经不单纯是为了张尧佐,而是感觉自己的皇权受到挑战。
于是赵祯一度暴怒,对谏官进行了呵斥:其言反复,及进对之际,失于喧哗 与包拯一同进谏的御史唐介,被赵祯贬为泉州别驾。
贬官么,在大宋朝再正常不过了。
本来,赵祯想着把唐介贬到泉州这个遥远的地方,眼不见为净。
谁知,包拯这帮人丝毫不惧,你也是贬黜,他们谏言的越是厉害。
包拯等人的据理力争,赵祯总归是个仁慈的好皇帝。
无奈赵祯最后只好妥协,不再坚持升任张尧佐。
张尧佐见到事已至此,同时又受制于台谏们的压力,只好自请辞去宣徽使、景灵宫使之职,赵祯也知道外戚专权是大祸。
于是准奏。
最后,也重新启用了唐介。
赵祯一朝,实现了由“君主独裁”向“君主独裁制”的过渡,其标志性特点就是整个行政体制开始由非制度化的强势君主乾纲独断逐渐演变为制度化、体制化的君主独裁,君主位于整个权力体系的顶点,也成为整个权力体系的一部分,依靠制度而非个人能力来进行独裁治理。
臣子们并不反对赵祯行使属于他的独裁权力,但他们却反对赵祯不受限制地使用这种权力,他们希望赵祯能够按照设计好的权力运行机制,来充当最后的审判法官,但却不希望赵祯像任性的孩子一样,随意破坏这套已经成型的体制。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这是个巨大的进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