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嘛事儿都得讲个气氛
书海居 m.shuhaiju.net
415、嘛事儿都得讲个气氛(第 2/4 页)
万长生也没说话,拿过旁边的另一支笔,随手在白纸上写了句:“方时运之屯邅,非雄才无以济其溺,功高埶彊,则皇器自移矣。”
这是《后汉书》里面的一句话,概括荀彧的生平记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的三国演义里面,说书人、看书人记得的大多是那些叱咤风云的猛将谋士,对荀彧这号儿人物很多连名字都读不出来。
可实际上整个曹操能取得天下,他居首功,是他运筹帷幄的帮曹操打下一个厚实的基础,哪怕曹操在赤壁之战输得一败涂地,但依旧不妨碍他两年后就能够卷土重来。
听起来他是曹操手下第一马仔。
曹操可是被誉为汉贼,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国贼。
在《三国志》里面荀彧被列为曹魏臣子第一名,可在被他断送的汉朝《后汉书》里面,荀彧又被列为最后的汉臣。
两边都认他。
这在很讲究青史留名的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简单点说,就是荀彧已经看到大势所趋,汉朝气数已尽,与其说徒劳的去拼死殉葬,他选择扶持最有前途的曹操,尽最大可能帮汉朝续一口气。
《后汉书》那句话就是这个意思,但最后还有一句著名的话“亦杀身以成仁之义也”,续到实在不行了,那再杀身成仁,以身殉汉。
荀彧立下开国元勋的汗马功劳,看似可以享受不尽的荣华富贵,却在曹操立国前服毒自杀了。
这才是中国历史上的文人,真正意义上的贵族,精神上的忠义和理智现实之间的取舍。
虽千万人,吾往矣。
认定方向之后,纵然面对千万人,也勇往直前,拼争那也许有的一点点可能性。
大不了最后再来杀身成仁罢了。
中国历史上多的是曹操、刘邦这样的枭雄豪杰,也从未少过荀彧、林则徐这样的名士,也一直都是所有这些各种各样的人格才撑起了中国文化的风骨。
这才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
哪里是喝几杯下午茶,装点绅士风度的洋鬼子能比的。
万长生随手借用荀彧的典故,也是表达自己的态度,斗争不一定非得明火执仗的打得头破血流。
这也是他的一贯人生哲学,迂回可能更容易解决问题。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