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县学的花费有点大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四百二十九章 县学的花费有点大(第 3/4 页)
“朕从他家里抄出六千万贯的家财来,这么个大贪官,你跟我说让他去管着钱袋子,你这不是胡闹吗?”赵桓摇了摇头。
李邦彦这厮资历、阅历、手段管一个商部,那是绰绰有余。但是赵桓不敢用啊。
“官家,他身边有个侍妾是皇城司的察子。”李纲提醒道。
“那他要是收买了那个侍妾呢?”赵桓还是不太想让李邦彦上。
李纲想了很久说道:“官家,当初查抄李邦彦的家财,其实很多都是李邦彦的私财。所以每每官家用内帑的钱的时候,他就会非常心疼。”
“大宋书局的雏形是赵都知手里的书坊和印刷坊,其实都是李邦彦本来的家产。当然李邦彦的确挺贪的,一千万贯和六千万贯的差别,其实没什么差别,都是巨贪。”
“哦?那也不成,让李宫正去吧。”赵桓还是拒绝了李纲的提议。
李邦彦绝对不能起复,即使是李纲举荐,为了大宋朝局的稳定,而且现在,赵桓要去燕京,李邦彦只能做个局外人。
李纲就是再不介意,李邦彦过去毕竟是宰相,一旦有了权势,他的那些过去的门生故友就会蜂拥而至。
大宋一旦开始狗斗,那根本就刹不住车。
赵桓最终还是让李清照去了商部,本来就是个实验性的部门,如果做得好,就正式立为部,如果做的不好,就再换人,或者直接取消就是。
“那官家,这商部要是不盈利呢?这县学还推广部推广了?”
“现在大宋二十五路,三百个州,两千余县,一县一学,建学至少就得五万贯,每年县学就至少要五千贯去维持。官家,太多了。”李纲挠头说道。
“开源节流,也要把这事搞起来。贵,自然有贵的好处啊。”赵桓想了想说道:“拿出些汴京仓的财货,换点钱,稍微周转一下。”
“先在蔡京的基础上,把这县学给补充全。可以先有了县学,再有学校,建校之事,不用太过奢华。能省就省点吧。”
“那那些民间的书院呢?都废掉吗?挺可惜的。”李纲问道。
赵桓沉默了许久说道:“保留着吧。”
保留了民间的私塾,是赵桓现在财政压力,最明显的表现。
以赵桓的想法,真正的公平,是所有人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享受一样的教育和师资力量。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