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心理气三大流派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59章 心理气三大流派(第 2/3 页)
只是,如果只达到这一点的话,王阳明只能说是道家之人。他是儒门圣贤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他在认识到人心“无善无恶”的同时,教导人“知善知恶”,知行合一,达到“致良知”的境界。
“谓良知有善无恶,则可;谓良知无善无恶,则不可。”
“单单知道人心善恶还不够,还要弘扬人性中善的一面,去除恶的一面,最终达到至善——”
“王阳明以‘致良知’劝人向善,所以说他是儒门圣贤,而非道门真人!”
明白这一点后,韩胜对心学法门的好奇,顿时减弱许多。因为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更信奉道无善恶的理念,很难一心“致良知”,成为善人、贤人。
至于理学,在听到凌岳真人的剖析、再回忆自己前世各种对理学的批判后,韩胜对理学法门,同样不抱期待。
“儒门现在盛行的心理气三大流派,按照前世所谓的唯物和唯心划分的话,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气学是朴素唯物主义。”
“理学看似在客观地追求理,但从根本来说,二程和朱熹传下的‘天理’却是唯心。”
“反不如心学的完全唯心,更有益于精神方面的修炼。”
排除了心学和理学之后,韩胜自然就想到了三大流派中的气学:
“心理气三大流派,气学最为衰微,甚至经常被并入理学之中。”
“但是这门学问,却和道家炼气之法更为贴近。而且气本论之说,和这个世界的元气造化万物,也是更为符合。”
“如果我以后兼修儒学法门的话,应该从气学着手!”
气学和理学的区别,最根本的在于理气关系的问题。理学在二程之后有朱熹等人继承发展,气学在张载之后则是少有人修。再加上两门学问有许多相近之处,所以气学常被并入理学之中,不被单独提起。
“气以载理,理不离气。”
“如果想改造理学、改造儒者的话,同样应当从气学着手,改变他们的认知。”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