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大宋的工业革命从玻璃开始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五十六章 大宋的工业革命从玻璃开始(第 3/4 页)
“殿下放心。”杨邦乂当即回应“所有的人都只知道一小部分工艺步骤,那些工匠们也都是签了死契。之前这里就有上百守卫,大军回到汴梁城之后又派来了二百人驻防。”
“为了赚钱不怕死的人的确是有。”杨邦乂笑了笑又说“可这都是殿下的产业。以后殿下御极天下,臣可不相信有谁失心疯了敢打殿下产业的主意。”
在杨邦乂看来,赵栩以后可是要做皇帝的人。皇帝的产业谁敢动心思?就算真偷走了你也不敢做出来发卖,因为一旦追查到源头谁也跑不掉。
“国内的事情好说。”赵栩看着热火朝天的窑厂“可若是流落到国外了呢?我准备用这些东西去国外做生意,千万不能把技术流失出去。”
“喏。”杨邦乂神色一正,当即应允下来。
大宋的商贸极为发达,而且海上贸易是历朝历代最繁荣的。
玻璃在赵栩的手里有着很重要的地位,他准备学那些用一些玻璃珠就能换走大量好东西的欧洲殖民者们做外贸。卖到琉球南洋,西域中东等地换取好东西。
同样的,相比起之前的蔬菜大棚来说,玻璃更是赵栩接下来聚拢财富的主要来源。
推翻大宋此时已经腐朽的一切,打破重来这种计划是美好的。可问题在于一切重来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
赵栩有着足够的武力,而财力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水准。同时还要稳定文官系统,不至于使得国家行政体系一夜之间就崩溃。他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这就是成品?”来到窑厂一旁的房子里,赵栩就看到了大概三尺见方的透明玻璃。说是透明有些勉强,上面还有不少的气泡杂质,颜色也是偏绿。
“回殿下话。”这里的大匠是从少府挖来的,据说是烧了一辈子的窑“这是几个月来最好的。”
赵栩捏了捏下巴,随即询问“成品率多少?我是说,一窑能出多少这样的?”
大匠想了想“一窑多的能出五十块,少的也有二三十块。有的时候火候没掌握好,一窑出来一块有用的也没有。”
三尺见方大概就是长宽各三尺,大致是一平方米一块。一窑出个几十块,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来说已经算是不错了。
“火候火候,本王不是说过每次的火候都要记录下来,挑选出最好的不停改进的吗?”赵栩对这个生产速度不是很满意“都几个月了,为什么产量才这么点?”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