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十九章 大炎帝国(第 1/2 页)
然而,李轩并未如诸侯担心的那样,携横扫之势一举平定天下,在三路大军会师许昌之后,便带着一帮人马返回了龙庭,大炎各方兵力也并未继续出击,而是开始进入休整时期,让仅存的孙策、刘表、张绣以及蜀中刘焉这些诸侯微微松了口气。
李轩没有继续对外扩张,这些诸侯自然也没有胆量在这个时候一掠胡须,刘表已老,昔日的锐气早已被消磨殆尽,刘焉病重,不能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招惹日渐强大的李轩,宛城张绣,夹在刘表与李轩之间,没有了毒士贾诩,这个时期的张绣混的相当惨淡,江东孙策,倒是有心进取,但新占广陵,江东内部也未完全清洗,还有汝南、庐江等曹操留下来的空白地盘等着他去收取,虽然知道若任李轩这样下去,日后只会更加强大,有心联合一众诸侯力抗李轩,奈何周围一群猪队友实在不给力,甚至出现相互攻伐的场面,令孙策暗恨的同时,也只能无力的看着李轩迅速稳定局势。
至于徐州陈家,此刻却是面临一个尴尬的处境,曹操突然败亡,显然出乎了陈氏父子的预料,靠山倒了,在投奔李轩,显然不大现实,经过徐州一翻谋划,他们跟吕布算是彻底成了死敌。李轩既然收了吕布,那显然日后陈家与李轩之间,只能有一种关系,但如此一来。陈家就不得不站到台前来面对四周虎视眈眈的诸侯了。
孙策占了广陵,对于徐州这块地盘显然也是十分眼热,只是如今孙策更大的精力用在吞并汝南一带,暂时没有去理会徐州,但陈珪和陈登都很清楚。以徐州眼下的局势,虽掌控大半徐州,但手中可用将才却太少,别说能够媲美关羽、张飞、孙策、太史慈这种王级猛将,便是一流武将,徐州都拿不出来,在陈家父子费力挖掘之下,才从海西寻到一位有着名将潜力的大将,名徐盛,以陈珪的眼光看来。
而曹操的死亡,对于许昌甚至对刘协都不是什么好消息,但对刘备而言,却无疑让他可以拉拢的人才更多了。
前线败报不断传来,再加上许昌城中的明争暗斗,还有帝党的排挤。让不少昔日的曹氏将领心灰意赖,而刘备却趁此机会不断收拢人心,先是暗中收服了昔日曹操麾下大将于禁于文则,更在于禁的引荐下。将许褚之弟许定暗中收服。
随着朝中争斗愈演愈烈,龙庭大军的步步紧逼,刘备的动作也更加明显,尤其是在一次意外之中,张飞救下夏侯惇的遗孤,夏侯氏。并一见钟情之后,刘备看准机会,亲自操办,让张飞迎娶了夏侯氏,顿时让不少曹氏旧将对刘备观感大大改善,不少人眼见朝廷分崩离析,而刘备隐隐透露出有另谋出路的想法之后,许多曹氏和夏侯氏的族将也开始纷纷来投。
夏侯渊次子夏侯霸,年纪虽小,但一身勇武,便是关羽都赞口不绝,此外还有昔日曹操身边的虎豹营统领曹纯、曹家千里驹曹休,以及一员曹氏的超一流猛将曹鹏,除了没有地盘之外,刘备手中的文武实力已不在当世任何诸侯之下。
龙庭大军步步紧逼,中原战事已经糜烂到无法挽回的地步,而许昌朝廷之中,刘协已经对刘备起了防备之心,也让刘备坚定了去意,暗中联络如今的徐州牧陈珪。
毕竟曾经做过徐州牧,而且在徐州一带也很得民心,陈珪父子对于刘备观感都不错,而眼下的局势,陈氏父子虽有谋略,但想要在如今这等局势之下,割据一方,显然差了太远,听说刘备欲回归执掌徐州,当即毫不犹豫的将徐州牧之位拱手让出,自甘为臣。
而刘备在离开之际,还特地拜访了一次司马家,从司马氏那里,请来了两位大才,司马防长子司马朗以及次子司马懿,自此,刘备帐下文武齐备,文有司马兄弟,陈氏父子,陈群、陈震以及昔日谋士简雍、孙乾,武有关张二将,曹氏一众将领,文武齐备,又一举获得徐州广博土地,一跃成为天下除李轩之外最具实力的一路诸侯。
并且,司马懿刚到,就为刘备献上一计,趁着孙策进攻庐江之际,暗中收服盘踞在汝南的黄巾贼刘辟、龚都等黄巾旧将,兵不血刃,拿下汝南大片城池。
眼见到嘴的肉被人横插一脚,夺了大半,孙策自然不甘心,大怒之下,兵发寿春,却在寿春城下,被关羽拦住,双方一场大战,孙策终究不敌关羽,被关羽一刀重创,重伤而回,于回庐江途中,不治身亡,江东大哀,周瑜带着孙策灵柩连夜渡江,持孙策遗命,辅佐孙策之弟孙权继承了孙策的位置。
至此,天下大势逐渐清朗,北方龙庭李轩,独尊北地中原,而南方,却是刘备、刘表以及江东孙氏三方割据,西方刘焉困守巴蜀,至于南方的胶州以及宛城张绣两支势力,任谁都看得出,这两支人马显然不具备称雄天下的资格。
然而,正当天下诸侯以为即将迎来一段安宁日子之事,北方传来的一则消息,却又让天下局势陷入紧张的状态,李轩在回归龙庭不久之后,少帝刘辩正式禅位,让位于李轩,李轩改国号为大炎,正式建立大炎帝国。
龙庭,随着地盘的不断扩大,九州龙气汇聚,昔日九条万丈金龙如今已经扩展到十八条,龙城也浮到百丈高空,已经具备了一丝天庭气象。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