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三一章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第 2/4 页)
说到这里,杨恭仁长长的叹了口气。顿了一顿道:“大理寺打点了吗?三郎现在大理寺……”
“大兄,你放心吧,三郎在里面受不了委屈!”杨师道苦笑道:”已经安排好,提牢、主事、长史、书佐总共十七人,他们会豁出命来保护三郎!”
别看长安是天下脚下,可是世界上有太多阳光照耀不到的阴暗角落,在门阀政治时期,一个人想要出头,想要改变命运,离不开引荐人和举荐人,没有这点,他们别想出头。
出身贫寒的李义府可以上成为右相,主要是因为时任剑南道巡查大使李大亮、治书侍御史刘洎、以及御史大夫马周的推荐。
为了可以获得杨氏的举荐,不少人愿意豁出命,哪怕只是杨氏的一个承认,族学的一个旁听生,也有人愿意拿命去换这么一个虚无飘渺的前程。
事实上,任何家族崛起,都离不开奠基人和开拓者的艰苦奋斗和不懈努力。卫青一个马夫,奴隶,经过自己奋斗,不屑努力,造就了河东卫氏数百年的辉煌。陈郡谢氏是谢尚、谢奕、谢安八兄弟数十年经营,得以名声天下,比肩琅琊王氏。
杨恭仁听到这话,微微点点头道:“时间不早了,你先回去安歇吧!”
杨师道道:“好的,大兄!”
就在杨师道离开之后,康伯轻轻走进来,道:“阿郎!”
杨恭仁道:“康伯,辛苦你一趟,明天开始把藏书阁的摹本,带着一套河内!”
世族门阀可以屹立不倒,依靠的不仅仅是他们的权势、财富,最重要的是,他们掌握着经学、学问的传承以及文化。
弘农杨氏对经学的传承,代表着杨氏的正统,虽然天水分支,以及河内分支,都是杨氏子弟,他们却没有杨氏的根本力量,那就是学问。
这是穷其杨氏历代先祖,穷搜天下,得到的若干学问。
康伯自然知道摹本去河内的真正用意,以及政治意义。
其实,杨恭仁这是向李世民在示威,也是在玩一手高明的政治手段。学问离开关中,离开弘农杨氏,杨氏只会剩下一个壳子,而河内杨氏将会与山东世族门阀一样,同进共退。
当然,这是先礼后兵。
接下来,杨恭仁该是兵了。
杨氏拥有数万佃户、部曲,与关中朝廷的力量相比,自然不值一指,可是在如此微妙的环境下,一旦杨氏发作,那么整个天下世族就会坐壁上观,颉利入关中,并非不会重演。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