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清明(上)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百六十七章 清明(上)(第 2/4 页)
“太后,五子想您老人家了。”
太后拿起帕子,擦拭了一下嘴角,笑骂道:
“想哀家作甚,想挨打了不是?”
“还真是想挨您的打了。”
“贱骨头,跟小时候一样。”
“那是。”
小时候,熊廷山的母妃身份卑微,平时别说管教孩子了,有时候连说话都不敢大声一点。
而当时太后是贵妃之位,在后宫里,地位尊崇,对熊廷山,更是时常鞭笞敲打。
这并非是一种虐待,
而是有时候熊廷山和其四哥一起到太后宫内用食时,见熊廷山唯唯诺诺地坐在那里,太后就会命宦官拿藤编去抽他,身为皇子,这坐姿怎能这般怯懦?
又比如在其他地方听到下人的编排,自觉受到了委屈,在假山旁躲着哭,被从那里经过的太后看见了,问清缘由后,太后就让周遭太监将熊廷山丢入旁边冬日冰冷的水塘里。
“哭,哭,哭,就知道哭,你是皇子,你身上流着的是火凤血脉,居然能让下人欺负到头上去了,你不是喜欢哭么,你就在这池子里尽情地哭!”
第二天,五皇子就将曾说自己和母妃坏话的几个宫女和太监都打了一顿,丢入了那个池子中。
结果这事传了出去,被外臣参了一本,说五殿下凌虐下人无皇子之道。
楚皇本就对自己这个儿子不是很喜欢,因此重罚了他,同时其母妃因教子无方被削减了半年用度。
然后,
五殿下又被太后命人喊过来,绑在了玉心宫的大树上抽了十几鞭子。
“蠢货,动手收拾几个下人都能弄成这个局面,还牵连到你的母妃,你的脑子里装的都是浆糊么!”
很长时间以来,
五皇子在皇宫内,其实都是一个透明人。
宫内有传言,当时的皇贵妃也就是现在的太后,对这个出身卑贱的五皇子最为不喜,常常借教训体罚他。
但只有五皇子自己本人清楚,在那个时候,有一个长辈愿意教训自己,愿意教自己,甚至是………愿意打自己,得是多么的不易。
后来,加冠后,楚皇直接将这个自己看着都嫌烦的儿子打发到了梧桐郡去了,那时候,梧桐郡的山越人经常叛乱,动辄会攻打郡城的那种,将五皇子丢过去,也就是想让他自生自灭。
所谓的虎毒不食子在皇家这里,是不成立的,因为排除一些特殊情况的话,皇帝的儿子,一般都不会少。
任何事情都遵从物以稀为贵的定律,儿子多了,也就不值钱了。
而去了梧桐郡后,五皇子每年都会差人送自己精心准备的梧桐郡土特产入郢都,次次都是两份,一份给自己的母妃,一份给的是太后。
后来,自己母妃去世,五皇子请命回郢都治丧,却被楚皇以梧桐郡局面不可坏为由夺情,剥夺了五皇子回京治丧守孝的人子之伦。
最后,还是当时的太后以人伦不可废为由,让四皇子执亲子之礼为五皇子母妃办理治丧事宜。
上个月月初,
五皇子熊廷山于梧桐郡亲自上表,请摄政王加冕为天子,继皇帝位。
这一举动,标志着梧桐郡以及以梧桐郡为代表的一众势力对摄政王正统性的承认和支持。
楚国朝野之中,有人认为是五殿下看摄政王如今大势已成所以不愿以卵击石,故而选择了屈服;
也有人认为,是五皇子毕竟是皇室子弟,不愿楚国继续内耗下去,选择了公心体国。
其实,两者皆有之,而且,还有一条,熊廷山没和别人说,他欠太后的,他得还。
“打不动了,打不动了。”
太后笑着挥挥手,继续道:
“你们哥几个都长大了,也都娶了妻生了子,哀家就是想打,一来自己打不动了,二来,下人们也不敢对你们下手喽。”
“太后,五子可是惦记着您的鞭子哩。”
“贱骨头,贱骨头,瞧瞧你,在自家媳妇儿面前说的这叫什么话,让你媳妇儿听了去,还以为哀家小时候对你多苛刻一样。”
吴婷婷闻言,放下手中的吃食,开口道:
“太后娘娘,我怎么敢这般想,他在家里,可是一直说着太后娘娘对他的恩情来着,还对着孩子们讲,说他们在郢都还有一位奶奶。”
太后将目光落在了吴婷婷身上,这个出身山越部族的女子,在规矩大过天的皇宫里,显得是那么的格格不入,在其身上,流露出一股子野性难驯。
据说,五皇子初到梧桐郡时,如果不是邂逅了这位女子,他可能早就已经死了。
“可是叫婷婷?”
“是,我的名字。”
边上的太监宫女们都低着头,不敢露出丝毫其他神情。
熊廷山则舔了舔嘴唇,他的妻子就是这样,不喜欢讲规矩。
“倒是一副好生养的架子。”
“是哩,我阿母也是这般说我的。”
太后伸手指了指她,道:
“给陛下选你部女子入宫时,你可得帮忙好好挑挑,就得选你这种的,我那几个孙子,都有些身娇体弱的,哀家啊,可是想抱一个结结实实的大孙子。”
取吴江部女子入宫,本就是摄政王和五皇子达成的协议之一。
吴婷婷伸手拍了拍自己的胸口,很是豪迈道:“太后放心,包在我身上,肯定给摄政王陛下选一个胯大敦实的。”
“对对对,就这样选,就这样选。”
楚人贵族对女子的审美方面,偏向于柔美,最好是那种身材娇小纤细腰肢儿曼妙的。
“你家那几个孩子呢,怎没带进宫里来给哀家看看?”太后问道。
吴婷婷回答道:“太后,本来他们几个都嚷嚷着要进宫来看他们阿爹说的奶奶哩,但我家的说他们不懂规矩,惊扰到太后您,就没带进宫来。”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