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乡村发展研究会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486章 乡村发展研究会(第 2/4 页)
冯轮、王谦、林卫国、左飞石也是顾问。
另外两个是林学院的高教授和林副教授。
这两位都是李虎城的老师,李虎城以每年两千元的价格,让他们担任顾问。
其实也不要他们干什么,就是挂个名,每人两千元就当是冠名费。
研究会的工作内容,主要有这么几项。
“一是研究关山乡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记录现在和将来发生的大事,搜集资料和文物。在适当的时候,编撰关山乡土历史,建立关山历史博物馆。”
会长吴宝玉介绍到这一点,心里也不禁嘀咕。
写个历史行,但是建设博物馆,就没有必要了吧?就一个乡,建设什么博物馆啊?
“二是探索适合本地的致富项目,为关山居民发家致富奔小康提供智力支持。”
这个倒是比较实在,不过,李虎城干这个事儿,似乎更加内行一些。
“三是总结关山地区反展的成功经验,为其他地区的农民提供参考。”
这一点,吴宝玉最为认同。
关山现在的发展势头确实很不错,尤其是村务公开和专业合作社这两项举措,更是一个创举。
如果实验成功,向外面推广,将来必定会吸引全国各地的人来取经。
那个时候,我吴宝玉就作为会长,给各地来的人宣传关山村的经验。
这才是一件荣耀的事儿。
当然,这个创举是虎城的发明,但是虎城那么忙,哪里有时间天天接待这些人?这个差事非我莫属。
吴宝玉不知道的是,李虎城恰恰是因为这一点,才选中了吴宝玉当这个会长。
吴宝玉果然就上钩了。
对于这次讲话,吴宝玉十分重视,光是写讲稿,就花了十来天时间。中间经过三次大修,小改的次数,他自己也记不清。洋洋洒洒地照着讲稿念了二十来分钟,终于结束。
讲话一结束,下面就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