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4章 锋芒毕露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114章 锋芒毕露(第 3/4 页)
而皇帝也只需要两个月时间。
两个月时间当然不可能灭掉一个七百年的国家,皇帝也不会这么狂。他需要的只是趁高句丽人不备,突袭拿下一两座重点大城,如辽东、安市或是平壤等。
突袭拿下几座要城后,便可据城自守,安然过冬,待明年春暖花开之后,再进行第二轮攻势。
在这个计划中,皇帝亲征不亲征,其实倒也没太大影响,毕竟水陆齐发,皇帝从齐州出发,先到幽州,再往辽西营州。
最终可能也只是在营州立营驻跸,不可能亲自率军冲锋陷阵的。
兵马早已经调集,钱粮也转运到位,再加上皇帝此时也到了齐州,战争令一下达,能保证在十月前,各军跨过国境边界。
这是预谋已久的一场战争。
皇帝要亲自下场指挥。
虽然魏征等坚决反对,但皇帝态度坚决。
“朕原本打算让秦琅代朕统兵东征,可既然他没法挂帅,那就朕自己来。”
接下来便转入用兵的讨论之中了。
“秦琅当初献上疲敌之计,那高句丽人中计,这几年大修辽东长城,甚至疯狂从海上走私铁料打造乌兹宝刀和波斯锁甲,搞的府库空虚,民生凋敝,百姓困苦,甚至已经开始出现饥荒。若非如此,高句丽也不会狗急跳墙的联合百济、倭国,出兵侵略新罗、伽倻,甚至对东北靺鞨、室韦等诸部不断压迫了。”
秦琅之前对高句丽人用间,献上修长城之法,高句丽人对那献上的坚固长城堡垒要塞之法,深为惊叹,于是举国之力修筑,每年都要征召几十万青壮到辽东修建长城。
由于献上的长城修筑之法太过先进,使的技术落后的高句丽修筑缓慢,且耗费太多民力,对于一个只有几百万人的辽东小国来说,每年几十万青壮长期在辽东修长城,虽说是轮替的,可也严重影响到了高句丽国内的经济了。
尤其是对他们的农业影响巨大,这几年因为缺少青壮劳力,高句丽人的农业受到严重打击,大量土地抛荒,或是因为缺少水力设施的维修等而导致出现旱灾减产等。
本来任何正常的国家,若出现这种情况,估计都会马上调整,减少修长城的人力,以保证粮食安全。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