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崇祯想要谈和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146章 崇祯想要谈和(第 2/3 页)
“如果连眼前这些迂腐的官员都赢不了,那么自己又谈什么想要击败皇太极,挽救这片土地上的人民呢?”朱由检心中如此对自己说道。
先皇兄当日赐杨镐尚方宝剑,可斩总兵以下的官员,清河逃将陈大道、高炫抛弃同僚和部下不顾,有什么不能斩的。杨镐有罪,也只是制定萨尔浒之战的四路出击计划,给了东虏各个击破的机会罢了。
如果制定作战计划失败,就要处于死刑,朕倒是想要问问,辽事大坏的今天,除了杨镐之外,朕还要杀多少人?”
朱由检的话音刚落,文震孟就声音洪亮的反对道:“就算杨京甫可免一死,但是这议和之事也是万万不能啊,陛下。”
有了文震孟的带头,跪在地上的文官们,此起彼伏的发出了反对崇祯谈和的声音。
跪在地上的官员几达300余人,看着他们跪拜在地上不肯起身的样子,很显然是想重现大礼仪之争时的左顺门事件了。
看着下面这些口中喊着,要他收回和谈主意的官员,朱由检心中其实很清楚,这些官员只是在做秀而已。
除了文震孟、刘宗周等有数的几人,是真心因为被先祖成例所束缚,不愿意他主动向辽东野人提出和谈之外,其他官员不过是随大流,在维护大明天朝上国体面的旗帜下,表明自己的态度罢了。
但是这种群体无意识的行动,在互相的激励下,情绪会不断的发酵,最终会出现一种奇妙的结局。
比如法国大革命时代的八月四日之夜,一群贵族和教士在一种神圣的情绪感召之下,背叛了自己的阶级,制定了著名的八月法令。他们几乎在一夜间废除了法国的全部封建义务,同时也消灭了自己拥有的特权。
虽然东西方各有不同,但是人性却是相通的。这群大明文官也许不会知道什么是八月四日之夜,但是只要这种气氛一直持续下去,就算是刚刚开始只是随大流的官员,到了最后也会把自己当成是一名阻止皇帝犯错的殉道者。
“作秀吗?难道自己还能让古人比下去吗?”朱由检心中冷笑着说道。
“文太常和诸卿无非是以为,列祖列宗不赞成朕的做法,恐怕朕成为不肖子孙罢了。”朱由检站起来说着走下了丹陛。
他在跪倒的官员面前慢慢走过,在文震孟、刘宗周面前停留一会,才回头召来了王承恩。
朱由检慢慢摘下了头上的翼善冠,双眼注视了帽子一会,才继续开口说道:“既然诸卿都认为列祖列宗不赞成朕,那么朕这便亲自去请示列祖列宗就是了。”
朱由检把翼善冠交给了走到身后的王承恩手上,然后就这么顺着御道向着午门走去了。
跪在御道两边的官员,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大明开国200多年,朝会时皇帝丢下百官气的溜回宫去是有的,但是丢下官员,去掉冠冕,朝午门走去,这是什么情况。
原本悲愤莫名的文官们,顿时失去了自己的气势,许多低阶官员开始交头接耳的议论了起来。
就算是自觉自己一身正气的几位东林领袖,现在也有些恍惚起来了。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