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二章 关于城市和农村道路的选择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百七十二章 关于城市和农村道路的选择(第 4/4 页)
这一点上,朱由检从大泽乡起义开始说起,将捣毁淫祀,正农村风气的作用,阐述了一遍,光是这一篇,就写了一整张奏疏。
“这里刘裕居然一路捣毁淫祀?连道家和释家也不放过?”张嫣有些惊诧的问道,他知道这个人道是寄奴曾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刘寄奴。
此人征战一生,建立而来刘宋,以军功登基称帝。
“岂止,刘裕呢,还把儒家给彻底捣毁了。道家、释家、儒家尽灭,不得有任何民间祭祀,寒门大兴,但是他的儿子们都太小了,他的年纪有太大了,无法帮助他。”
“刘裕登基之后,需要依靠王谢这些大的世家稳定朝局,最后不得不让步,道家、释家、儒家再次大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啊。”朱由检稍微解释了一下。
消灭一个阶级,需要用另外一个阶级去填补这一空白,刘裕登基都快六十岁了,常年征战,满身的伤病,最后将儿子们与王谢大世家联姻,实属无奈之举。
“那为什么从来没听那些朝臣们引经据典的骂他呀,他不是比始皇帝做的还要过分吗?”张嫣坐直了身子,撩起了袖子,研着墨,轻声的问道。
朱由检在纸上画上了最后一个句号:“因为刘裕妥协了呀,他向世家低头,他向儒家低头,为了刘宋的延续,他不得不如此。他妥协了,何必要骂他呢?倒是始皇帝在的时候,这些个儒生们,谁敢说始皇帝暴虐?”
李自成的第二个问题,农村为何要扫盲,不识字不是更好控制吗?而且农忙做工,扫盲的时间太长了。
朱由检先打了腹稿,思考了很久才开始落笔。
“当年先皇太祖、太宗皇帝呢,下诏书都是用大白话,让百姓们听得懂,这样,张贴黄榜的时候呀,百姓们只要认字呢,就可以明明白白的知道皇帝到底下了什么旨意。可是现在呢?”朱由检叹了口气,继续写着。
张嫣点了点头,弓着身子移动着镇纸,笑眯眯的说道:“现在呀,万岁都不用亲自写诏书,全由文渊阁代办了,写的那叫一个引经据典,我有时候不查书,都不知道那些典故。别说百姓,万岁看的时候也是费力的很。”
“这大白话挺好的。”
这其中更是涉及到了一个解释权的问题,那些缙绅们手底下养着一大堆群的读书人,解读权都在他们手里,到了地方,圣旨就变了味儿。
“自下而上,自上而下。”朱由检奋笔疾书,终于将所有的文章写扎实,他回答了李自成的问题,这也是纠正过去称呼的原因,公平和平等是这个天地共运会的根基,马虎不得。
至于时间,朱由检给出的答案是夜校,但是想要组织好夜校,就必须解决照明和夜盲的问题,这就是为何要建设农村,吃不饱,夜里就瞎了,还怎么读书呢?
李自成的第三个问题,是女****生产力的同时,解放女性权力,这一点,李自成连下手的方向都没有。
“万岁,皇后千岁来了。”王承恩匆匆走进了西暖阁,张嫣站起身来,撇着嘴看着朱由检。
张嫣闷闷不乐的说道:“那我先回去了。”
“待会再来就是。”朱由检看着张嫣吃味的模样摇了摇头,示意她先去,自己和田秀英说几句话,再去找她。
张嫣一步三回头,离开之前,气呼呼的说道:“她这段时间,隔三差五就来西暖阁,好好的坤宁宫待着多好,有身子,就该好好歇着。”
“我想有身子,还没有呢。”
“臣妾拜见万岁,万岁安泰。”田秀英见了个礼,就三步并两步的来到了月台,做到了朱由检的身边。
她用力的嗅了嗅,玫瑰花的澡豆香味?!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