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六七章 一起参悟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三六七章 一起参悟(第 4/4 页)
为了不引起地方官府的注意,一切都要暗中进行。
此时他得知一个消息,朝中张九龄接连被人参劾,主要是张九龄对于朝廷党派争端处理不好,偏袒庇护本派系官员,打击异己,引来竞争对手指责,但因他不在洛阳城,对于传闻无法求证,只能等回了洛阳后再行打探。
此时高力士也派人来通知,让他早些回洛阳,皇帝马上要回长安,要带他这个国师一起走,杨云暂时只能收拾心情往回赶。
……
……
东都洛阳,李林甫也在关注杨云的动向。
得知杨云过黄河,翻越太行山支脉云台山,出河南府到了泽州境内,终于放心下来,专心加入到参劾张九龄的队伍中,暗中跟牛仙客、韩休、李适之等人联合,从不同的方向给张九龄下绊子。
张九龄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党派思维太过严重,对于靠荫蔽出仕和吏员出身的官员百般看不顺眼。
李适之作为李世民曾孙,大唐宗室人物,也是凭借皇亲国戚身份出仕,跟张九龄天然对立。
为及早上位,李适之跟李林甫联合起来对付张九龄,在皇亲贵胄中给张九龄下猛药,公然宣称张九龄不适合当左相。
此时有关张九龄品行的谣言,也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疯传,很多人甚至认为,张九龄要为之前张守珪出兵失败的事负责。
虽说张九龄并非主战派,但传言中,就是因为张九龄坚决反对出战,对张守珪出兵再三阻挠,粮草物资供应严重不足,才造成之后的大败。
本来李隆基还能体察朝中情况,可最近他的状态很不好,把朝事完全丢到一边。
再者李隆基这几年更换宰相频密,又在高力士一番挑唆后,也认为张九龄能力虽高,但在处理人际关系上无法做到秉公,也起了更换宰相得心思。
于是李隆基写了封信,让高力士送去张九龄府上,询问眼下出任右相的牛仙客知政事如何?
这就像皇帝问臣子,让别人取代你的位置,你觉得怎样?
张九龄一向看不起牛仙客这样吏员出身的官员,不顾此事背后隐情,直接向李隆基上了一道表章,陈述牛仙客种种不足,提出牛仙客非但不应该上位,更应被降职,才能让满朝文武心服口服。
更加要命的是,朝中一些跟张九龄交好之人,在张九龄上奏后,还联名上了一次奏疏。
看似配合张九龄,想把牛仙客彻底扳倒,却不知已然犯了忌讳。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