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看他楼榻了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三百五十七章 看他楼榻了(第 2/4 页)
而且……
因为国家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教育和科研投入,不许削减。
所以,教师的待遇是全联邦公共职务里最好的之一。
一般来说,教师的收入和待遇,在社会上属于标准的中产偏上。
能和教师比收入、待遇的,大约也就只有金融业和科技业了。
但教师的社会地位,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教师们按照《国家教育法案》,在各级卿大夫议会,拥有固定的无须普选,而是由教育行业内部选举的席位。
所以,想当老师也是很难很难的。
每年的教师职业资格考试,号称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于是,几百年下来,人们印象里,教师的形象,无比高大上。
张惠听着他们的说法,疑惑起来:“发财?”他不太明白。
如今,联邦帝国正在进行第三轮的工业转移。
具体的做法是,将那些将可能在下一次工业与技术革命中落后的产能,迁出本土,迁到西宋、北周、南周去。
然后本土进行新技术和新产业的发展。
等待新技术和新产业,开始具备产能了。
那么,海外王国就会进行去工业化。
过去一百多年,联邦帝国玩这一套玩的无比熟练。
前面两次产业转移,就像左手倒右手。
等本土的新产业发展起来,那些落后的产能,就会在海外直接报废或者变卖(当然有些实在没有人做的产业,会转移去其他地方,譬如南洋、秦陆、昆仑州)。
这导致联邦帝国备受批评。
尤其是秦陆的批评。
但……没有什么人理会这些批评。
全产业链的帝国,自古以来,都是肉烂在锅里的。
反正,市场经济,自由竞争嘛。
你们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以及政策待遇,比不过海外王国。
失败不是很正常的吗?
如今,就是处在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新兴工业技术革命的当口。
全新的智能化无人精细制造,正在逐步建立。
本土曾经辉煌的重工业和轻工业,转移去了海外。
海外王国工业振兴计划,如火如荼。
像江城市这样的,过去数十年以重工业和机械加工为主的城市,正在经历痛苦的转型。
所以……
江城市有什么发财机会?
难不成?
前些年暴雷的金融投机产品,从张惠脑子冒出来。
于是,张惠问道:“请问……江城市发生什么事情?”
“先生……您没有听说吗?”一个中年妇女说道:“江城市今年高考大爆了!!”
“而且,爆点都基本集中在一个区域……”
“好多人都和我们说,那里是文曲星福地啊……”
“买到就是赚到!”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三清在上……”
“为了孩子,砸锅卖铁,也要在那里买一个房子啊!”
张惠听着傻了。
“夫人……”他看着那个中年妇女:“您是帝都人吧……”
“嗯!”
张惠道:“江城市能和帝都比?”
那妇女笑起来:“这就不知道了……”
“但大家都说是文曲星福地……”
她拿出一张报纸,挥了挥手:“您看,报纸上都说了,江城市今年高考的高分,百分之八十都集中在一个区域……”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