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熙攘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773章 熙攘(第 2/2 页)
孔夫子也赞叹过,“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从侧面证明了管仲之法,治政的强大。那么孔夫子为啥还是提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呢?
“其原因在于生逢乱世,对过去周公时代,和平稳定生活的一种向往。孔夫子认为,只要做到与周公一样的作为,他相信,那样的和平稳定,礼乐升平的时代,就会再次到来。”
黄少闻有着自己的理解。
“当今国人喜欢追忆过去,实际上这就是典型的继承了孔夫子的这个想法。不过本来孔夫子追求的是一种过去的稳定和平,结果随着历史的变迁,慢慢的就忘记了孔夫子的初心,渐渐的就变成了复古思潮。一切都是古代最好,只要是古代的,就一定比现代好。认为古代充满了仁义,现代则充满了利益。
与仁义相比,利益这个词简直是臭不可闻。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这样一个想法,是的话,那就是一个很纯正的中国人。不是的话,也不要担心,你可能是两种情况。一个要么是没机会感受仁义,从小见到的满是利益,所以人生追求就是利益。另一个,我可能要恭喜你,因为你属于万中无一的天才,学会自己思考所谓仁义和利益的本质了,而不是人云亦云,浑浑噩噩。”
黄少闻这话引起教室一阵不小的骚动。毕竟这个年代,没有人竟然会像黄少闻这样直接把仁义与利益这两个词,就这么摆在台面上,放在一起评说。
改革开放,解放思想。黄少闻觉得这两年的学生,太需要解放思想了。其实后来也有人讲过关于道德与温饱之间的首要与次要性。
不过要出现那场辩论,还得等到93年。黄少闻当年做新闻的时候,还专门采访过相关的学生。
那个时候,黄少闻心里想的是,饭都吃不饱了,谈个屁的道德。
黄少闻后来意识到自己属于刚才自己话里说的从小所见满是利益,不会感受仁义的那一类人。
真正的原因其实在于,黄少闻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利”的本意。本朝太祖也提到过,人分三种,纯粹利己,通过利他而最终实现利己。以及因信仰而纯粹利他。
黄少闻曾经比较偏向于第一种,后来见识多了,开始走向第二种,最后因为一些打击,又跌落会第一种状态。
反正是从来没产生过第三种的想法。
现在重新阅读《管子》之后,黄少闻又有了新的想法。天下熙攘,皆为利往。
“为什么孔夫子的学说最终还是大行其道了呢?因为简单。是的,你们没听错,就是简单。这个世界上,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让他们接受正确的理念其实是很难的,因为人们大多很懒,所以更多的人,往往只会接受更简单的理念。”
“那为什么说孔夫子的学说简单呢?因为君子与小人的二元对立。孔夫子很简单的把很多事情,通过二元对立的方式传达了出来,最典型的是什么?是什么?是不是就是仁义与利益的对立?是不是?”
学生们真的没想到,被古人研究了两千多年的孔夫子,到了黄老师这里,居然变成了一种很简答的学说。可是黄老师好像说的又有点道理,全都不自觉的就跟着黄少闻的问话,点起头来。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