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外交部例行记者会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706章: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第 1/2 页)
“去年以来,日方在钓岛问题上制造“购岛”闹剧,中日关系持续面临严重困难。最近一段,日方在军事安全领域蓄意煽动所谓“中国.威胁”,损害中国安全利益。在此情况下,日本竟然依旧准备重建靖国神社,再次在历史问题上制造严重事端,给两国关系改善发展造成了新的重大政治障碍。日方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
“我愿重申,只有切实正视和深刻反省侵略历史,真正做到“以史为鉴”,日本才有可能同亚洲邻国发展“面向未来”的关系。我们严正敦促日方信守反省侵略历史的承诺,采取措施纠正错误,消除恶劣影响,以实际行动取信于亚洲邻国和国际社会。”
“最后关于重修靖国神社的问题,中方认为,这些劳民伤财又影响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感情的事情,还是少做为好。”
有记者问:“据报道,中国向南苏丹增派了700名维和官兵,以保护中方在南苏丹的油田及相关人员。能否证实?”
程刚答道:“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一贯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参加任何一项维和行动,目的都是严格履行安理会的授权,和平解决冲突,促进发展和重建,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近期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了关于南苏丹问题的第2155号决议,决定扩大联合国驻南苏丹特派团的维和行动规模。并且发言人总说些“我们注意到……的表态”、“我们注意到……的报道”、“我们将继续关注……”等没有什么意义的话,好像总在说废话。
确实,外交部发言人的表态中有时有答非所问、说套话的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大透明度。增加信息量。但另一方面,大家也要了解外交语言在某种程度上与常态语言是有所不同的。外交语言往往更委婉、含蓄、模糊。所谓委婉,就是有些问题不便或不能直说,就用婉转、含蓄的语言表达出来,在不失本意的情况下让对方领悟。
因此,外交语言有时就不是直白式的一问一答,会绕点弯子或声东击西,需要注意其字里行间或留意其弦外之音。
为什么外交语言会与常态语言不同?这是由于外交的特殊性,外交斗争的复杂性决定的。
外交的对象主要是国家。国家之间主权平等,应该相互尊重。在语言上也要更讲究。往往注重温文尔雅,讲究点到为止,不会让对方过于难堪。
外交斗争中,风云变幻,各种情况和可能性都可能会存在。一般都会避免把话说绝,说满,留有一定余地,以免被动。弱小国家,或不发达国家,由于其实力和地位决定。要在国际上立足和发挥影响,往往会更讲究策略,语言会更含蓄婉转。
双边外交活动或多边谈判的协议或协定往往是双方或多方商定或谈判妥协的结果,往往用彼此都能接受的语言文字表述。有时难免会含糊其辞。
参加完一场新闻例行记者会之后,沐阳表示收获颇丰啊,只看书也不行,还是要理论联系实际。
沐阳回到发布处,同事们还在准备着资料,每天他们每个人需要整理各部委。外交部各使馆,以及新闻媒体上的信息,每人多达几千条,从中判断出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否可能被记者问到,然后准备根据最近的国内舆论导向和国家最新政策,以及对这些国家的态度,写出对此事的,符合外交语言的回答稿件。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