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九章 赵括家的亲戚赵高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四百八十九章 赵括家的亲戚赵高(第 2/3 页)
“不过,你怎么知道的如此清楚?”
“我曾在匈奴部落待过。”
赵括点了点头,没有继续追问,为了西域这件事,赵括再次将甘罗叫到了身边。甘罗是非常愿意出使的,只是,语言问题让他无法完成吩咐,懂得两门语言的译者倒是不难找,只是,能精准的完成翻译,还能保证外交工作顺利进行的译者就很难找了。赵括依旧觉得甘罗是出使塞外最好的人选。
甘罗为人聪慧,有胆魄,他十几岁的时候就敢前往赵国面对一国之君....长大之后的他面对赵括也是侃侃而谈,没有半点的拘束,这是作为一个外交官最基本的素养。赵括皱着眉头,认真的说道:“文信侯曾说,有一个故友之子在北地,精通多门语言,想要让这人请回来,等到他前来,就让他来教你,或担任译者。”
甘罗点了点头,答应了赵括。
“我会尽快学会,前往说服月氏王。”
而在这期间,又发生了一件大事,东胡的新王似乎与朝鲜的两位诸侯有所联系,双方进行贸易,并且存在着军事上的援助,辽东的李牧得知这件事后,即刻召集北方各地的士卒,伏击东胡的士卒,双方在辽东之外的朝鲜地区交战,李牧先是击败了东胡负责护送的骑兵,捕获了他们的商队,随即又设伏袭击了东胡的追兵,一战歼灭俘虏四万多东胡士卒。
新上位的东胡王勃然大怒,不断的从各地召集兵力,似乎是想要攻打北方地区,李牧也不惧怕,做好了防御准备,想要痛击东胡,可是等候了许久,东胡也没有前来进攻,东胡王的进攻意图原来只是迷雾,他趁着李牧做防御部署的时候,再次派出商队完成了与朝鲜两国的贸易,随即撤出了边地,不愿意跟李牧接壤。
李牧征召士卒在塞外修建城池,得寸进尺,这样的举动也没有能勾引东胡王,无论李牧怎么做,东胡王就是不愿意前来。
皇帝非常的开心,没有忘记赏赐李牧与北方的将士,有李牧在北方,东胡别说进攻秦国,就是自保也成了难题,李牧不像其他将领那样,只是被动的防守,他是属于吃肉性的边将,时不时会出击,不让敌人有强盛起来的机会。这样的镇边将军,实在难得,毕竟大部分的将军都是被动性的防守,只要敌人不来袭击,就不会主动出击。
李牧对战机的把控,让东胡很难有强盛起来的机会,李牧甚至会派出骑兵来劫掠东胡的部落,将这些人带回辽东,充实内部的户籍,削弱东胡的实力...这让双方的地位一下子调转,东胡开始想办法来抵御李牧的劫掠了。若是他们的人口足够,说不定他们也得修建长城来抵御李牧...
这就是赵括看重李牧的原因,在镇守边疆这个位置上,没有人可以做的比李牧更出色,赵括也不行。而将军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包围疆土,从这个方面来看,李牧大概才是这个时代最优秀的将军。在西南的战事还在进行,赵康不像是去打仗的,更像是去开发西南的,他在西南修建灵渠,开辟耕地,鼓励移民...不断的压缩敌人的活动范围。
百越有不少部落都受不了这样的逃亡生活,开始投降,赵康对这些投降的百越人还是很好的,允许他们居住在自己的故土上,没有追究他们抵抗的罪责...看得出,赵康从他父亲身上学到了不少,而百越军队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了。
在秦国内部,各项制度不断的被完善,施行,各地的官吏开始变得充足起来,李斯这个实干派,并不喜欢提出太多的想法,他只是会被动的完成吩咐,这变相的跟黄老思想中的无为而治形成了同步。各地都开始走出了战时所遭受的破坏,缓缓发展,其中发展速度最快的就是齐国。
齐国没有经历战争的破坏,秦国又扫清了齐国内的贪官污吏,齐国的工商农耕在没有了乱政影响之后,开始迅速发展,一跃成为了与关中地区并肩的大秦宝地。赵括放弃了自己对秦国政务的过多干涉,这也是各地能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前提,他们终于可以安心的忙碌自己的事情,不必理会其他的事情。
秦国的主要事务,还是由李斯和韩非来处理,两人虽然常常争吵,可是配合起来做事的时候,却是能做的滴水不漏。
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那位坐不住的皇帝,却又开始想着要在河水(黄河)两岸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解决河水泛滥的问题,白发苍苍的郑国据说又在往皇宫里跑,也不知他跟皇帝商谈的如何了。不过,这些事情都不是赵括所关心的,赵括相信如今的皇帝,也相信他的大臣们,他们会做好的。
坐在府邸内,赵括手里拿着书籍,这书籍都是手抄的,书籍上全部都是自己与吕不韦的交谈经过,在他面前,坐着一位年轻的小吏,小吏低着头,心里很是惶恐,在赵括面前还能保持淡定的人是不多的。这本书籍是小吏特意前来送给赵括的,小吏是从前服侍吕不韦的官吏,每次赵括前来与吕不韦聊天,他都要拿出纸笔来记录。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