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三章:上下一致的忽悠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四百四十三章:上下一致的忽悠(第 1/2 页)
天才壹秒記住『愛♂去÷小?說→網』,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書荒閣中文网www.shuhuang ge .com∷→
第四百四十三章:上下一致的忽悠
糊弄完了倭人,沈傲也没有多少闲情雅致,带着写了半个月的章程入宫,赵佶刚刚和三省那边议完了事,正无所事事,打算去万岁山歇一歇,听说沈傲来觐见,打起精神叫他进来。
最麻烦的还是各地生源的招募,让读书人投笔从戎那可是一件苦差事,圣旨发下去,让各地的教谕一时头昏脑胀,从来圣旨都是催促他们督促学生读书的,让他们劝人去从武那是从所未有之事,可见难度空前之大,大得让人难以想象。
毕竟读书人,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功名的读书人,人家心里都怀着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叫他们一下子扛着枪棒去保家卫国,去学习武事,人家肯吗?
不过圣旨早就预料到这种情况,也都已经界定了指标,像杭州这种下辖的府县,至少要有抽调三十人,赤县五人,大县三人,中县二人,至于那偏远山区一人就足够。反正就是压着你办,办得不好,吏部那边每三年的功考你就别想过了。
有了硬性指标,各地教谕不得不动员起来,怨气是有,可是这官但凡你还要做的,就得老老实实干活,反正就是忽悠,忽悠不到就惨了,超额完成任务,还有晋升的希望,于是县学里头天天都是道理,从前是召集人如何读书,眼下是教人马革裹尸、投笔从戎,对于武备学堂,那也是卖力地吹嘘,对窘困的学生,那就说免食宿,还有饷银;对富余一些的就说天子门生,保家卫国。
你还不能说进去了是做武夫,那些教谕一拍脑壳,便创造了一个新词,叫儒士,反正和大头兵不一样,你是读书人,读书人从了武,那身份当然不一样了。
那边一糊弄,事情就好办多了,各级县衙和教谕为了自个儿的前程,把这没影的武备学堂夸成了一朵花,不知道的,还把它当成了太学国子监,倒还真有不少鱼儿上钩。上钩的鱼儿也没有什么才子,才子就算肯来,人家教谕还不肯放人呢,这可是科举的希望,大多数报了名的,都是一些适龄却又无望科举的,毕竟科举只是独木桥,狂得没边自信自己一定能高中还真不多,一些人谋不到出路,又听了县学那边胡扯,心里一横便踏上了这条不归路。
有的人是家贫,有的人是奔着前程,还有一些人当真是一腔热血,理由不同,目标却是一致,一个个背了包袱,手里捏着县学的证明文书便上了路。
那一边皇帝也够意思,特意下了旨,说是但凡是拿了县学文书要来从戎的,各地驿站负责接待。这个旨意发下去,让那些半途上胆战心惊的儒士安心了不少,驿站是做什么的?没有一个官身,想住进去都难。如今他们也有了入住的资格,不但节省了路费,至少这身份上就高人一等了,看来这天子门生的待遇还真不错。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