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二四章 预备役和实学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二四章 预备役和实学(第 4/4 页)
将来经略南洋,招雇佣的人手,肯定是退伍老兵优先。有从军经验,正可以在需要驻守的南洋发挥出威力。
整体来看,军衔制加上退伍安置,使得这一次军改看着把军队数量从四十五万裁剪到了二十万,实际上的军费开销并没有降低。
舍得花钱,才能养一支强军。
兵在精,不在多。
整个军改计划中,得利的旧有士兵,是京营陕甘等地的可战之兵。
因为他们不会被裁撤,只是重新训练而已。而且会依照服役年限,不断提升军饷,虽然提的不多,可也是得利了。
良家子们武德宫做郎官的路,没有被堵塞,相反军校的开办,使得一些考不上武德宫的人有了一条新的出路。
尤其是短期之内,新式的实学学堂没有建立太多的时候,等同于八成的军官都是良家子。
皇帝不愿意看到这样,便要开办新的实学学堂。而短期之内良家子们又看不出来竞争,反倒觉得军校给了更好的出路,等到实学学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后,他们的优势就会抵消。
到时候,要么老老实实接受,要么就被清洗掉……或者,有本事就搞兵变、清君侧,保留自己的隐性特权。
而一旦实学学堂多起来了,更多的人开始去学和圣人之言无关的实学,这个氛围可以催动出更多的优秀的理科人才。
实际上……军校学的那些东西,其实科举出身的一样能学,并不是很难,除非去当炮兵或者海军。
但既然武德宫三舍法本身就预留了一个和科举并行的路线,自然是要假装非得学足够的实学才能考军校。
非就是个选拔而已。
就像是大顺之前从八股改回策论、又从策论改回八股一样,只是挑选出不那么笨的人而已,真正的学问都是日后慢慢从实践中学到的。
兴办实学之后,基数大了,或许就真有那么十个八个的沉迷于数学、物理当中,引领时代的学术前沿。
而且缺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自小洗脑,日后也更容易传播一些思想。
印书的成本又不高,识字就能看懂的小册子,最适合煽动的就是这群识字、有学问,但是又被科举视作没文化的人。
陆军军改,对刘钰而言,真正在乎的还是实学。借军改的壳,要兴的是实学。
至于皇帝到底要不要下大决心军改,他的态度也就是说着要走三步,实际上只想往前迈一步。
海军允许了,只要能保证五年之内有一支两万多人的新军,能打赢日本,能攻下巴达维亚和马六甲就行。这就是底线。
只要皇帝动了军改的心思,就有几个完全绕不过去的地方,总有一个是刘钰想要的结果。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