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权轻而言重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九十二章 权轻而言重(第 3/4 页)
现在刘钰主动交了权,原本计划要到南洋之后才做的一些事,皇帝觉得可以提前了。
从一开始北伐罗刹、西征准部,皇帝的脑子就很清楚。
要么亲征、要么能做战略指导,以保证在军中的威望,如此才能放心让勋贵领军。
这是延续前朝的智慧,一直到土木堡之前,前朝皇帝都会尽可能领军亲征以维系军中威望,镇得住那些勋贵悍将,至少也会做战略指导。
李淦心里也知道他自己是什么水平,想要做战略指导保持威望,那就需要一个权责特殊的枢密院,辅助他做战略指导。
用刘钰的话来说,白起、韩信、李世民、李靖这些人,不需要参谋部,只需要军事助手,他们本身就能做战略指导,也能临阵指挥,还能一人参谋部。
李淦成天自比汉唐,但心里也明白,自己这水平,至少在战场上,比之唐太宗差了八条街不止,是绝对没有战略指导的水平的。
枢密院就应该是一个权看似重、实则翻不起大浪的部门。
或者说,是一个权轻、言重的部门。
一旦李淦认为不需要打仗了,这个权不高但言重的存在,就可以随时边缘化。
枢密院权不高,是皇帝的权高,所以只要皇帝想要打仗枢密院就会看上去权高。
但实际上,这是个老虎让狐狸狐假虎威的存在,反过来狐狸为老虎出谋划策。
譬如这一次的后勤补给。
需要多少,大致计算,这是枢密院的任务。
粮食、火药、药材等,从哪调拨、动用何处的仓廪,枢密院管不到。只要把数报给皇帝,皇帝再交由天佑殿、六政府去办。
制定运输计划,怎么送到前线,这是枢密院的任务。
再比如打完仗之后的立功受赏、军官升职、人员变动,枢密院是绝对不能有权管的,也根本不能插手。
枢密院要管士兵的训练,但不管士兵的军饷。
要管新式军械的研究和装备建议,但不管买军械的钱。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