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一七章 事物的两面性(上)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七一七章 事物的两面性(上)(第 3/4 页)
陛下亦知英圭黎茶税之事,于此同理。
由此三弊,臣以为,淮南当废盐兴垦。
废淮南盐之事,又可细分为三个方向。
总体而言,要有别处的官盐,补足淮南盐的市场。
川盐开发,所补者,湘楚也。
一者,本朝因铸钱、运铅之故,长江航路已经熟悉,虽然现在沉没率有百分之十,但陛下圣明,当知这百分之十的沉没的运铜船,其实至少一大半都是假装沉没然后把铜私卖了的。
二者,西北战争结束,陕西商贾财力丰厚,正可开发川盐,而使川南为镇统西南之桥头堡。
臣所保者,三年之内,川盐必可补足湘楚所需。
这是第一个方向。
第二个方向,便是淮北,尤其是海州盐业。
淮南、淮北之别,于盐一事,淮北无论是降水量还是气候条件,都比淮南适合用晒盐法。
晒盐法的好处,臣已多次言及,此不细说。
此番盐政改革,以淮北为始,而其终者,在于淮南。
第三个方向,便是闽、粤之言,此事可与第二个方向同说。
即:以淮北、闽粤之盐,补足除了湘楚之外的淮南盐市场。
两淮江南各地,陛下圣明仁德、雄阔天下,遂废运河之弊、兴海运之利,海运既兴,江南市场也不必担心海州的盐运不过去,完全可以补足淮南盐空缺的市场。
此事不可徐徐图之,当应在五年之内解决。
即:五年之内,由川盐、淮北盐、闽粤盐,在保证产量充足、民众不缺、官盐销售比之前更多的前提下,全面取代淮南盐的市场。
川盐之事不提。
淮北盐政,臣以为也不应只以“改引为票”为目的,而是应以全面取代淮南盐业为目的,改引为票,只是手段,不应是目的。
此事,当可分为三步走。
第一步,改引为票,此不必多言。
第二步,筹办淮北盐业总公司。
在海州,利用海州地区的海卤浓烈、日照充足之优势,臣可保票,三年之内,淮北盐产量即可完全保证淮南盐退场、长芦走私盐退场后的百姓之所需。
以五年为期。
首年,也就是今年。
改淮北盐票法,在汉口等地,狙击淮南盐商的反扑,摧毁他们的资本。
同时,吸纳投资,开办淮北盐业总公司,利用气候优势,在海州普及晒盐法,提升盐产量。
明年,也就是惟新二年。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