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七一章 恶龙残影(十)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七七一章 恶龙残影(十)(第 2/4 页)
而这里面,又不得不说在盐税问题上,大顺的儒生们对先贤的解读。
单看盐税的话,好像先贤的想法,是不成体系的、甚至自相矛盾的。
一边说汉昭帝时候,文学贤良竞欲割盐利以归民为宽大之政,这纯粹是打着“归民”的幌子,实际上是归利于大商人、大豪商。毕竟产盐的地方,离吃盐的地方很远。如果国家专营,虽然苛刻,但最起码还有个度。可要是商贾来,必然要喝百姓的血而根本没有度。
所以,一定不能让盐利“移于下”,要官山海以利天下而利。
另一边,转头又说,官山海实在是恶政,使得百姓根本吃不起盐。如果交由市场,由商人负责,那么一切就好起来了。
所谓相所缺而趋之,捷者获焉,钝者自咎其拙,莫能怨也。而私贩之刑不设,争盗抑无缘以起。其在民也,此方挟乏以增价,而彼已至,又唯恐其仇之不先,则踊贵之害亦除。
官府最好啥也不管,这样的话,盐价才会平稳。要是高了,肯定有商人跑去平抑价格;全面取缔盐业专营,那么也就没有私盐了。
这就有点像是后世,一边盛赞大明的资本主义萌芽蓬勃发展必将自我过度到君主立宪制,一边又认为大明应该加强皇权继续加大江南税收、打击东林党,有点类似。
出于对明末思想家的尊重,大顺这边的儒生对此,做了很多解读。
最后,终于得出了一个还算圆的过去的解读,就是说,这里说的管,指的是管生产端。
生产端要管。
销售端要放。
所以才会出现这种看似自相矛盾的说法,实际上是不矛盾的。
由这个角度的解读,也就引出来了这一次盐政改革的诸多争端。
因为,刘钰一直着手的,是生产端的改革,而销售端他认为只是借着改销售端的名义,实则搞生产端改革而已。
也因此,林敏等盐政改革派,从一开始就没怎么考虑生产端的改革,考虑的只是废除盐引世袭制,改成盐区内自由流通制。
也也因此,扬州盐商豢养的儒生,搞卷堂文,搞社团建言,发力点不能在盐引制不能改,而发力点只能在维护盐户小民利益的角度。
当然,皇帝,包括朝中一些真正为社稷、皇权着想的忠君爱国之辈,包括林敏等人,妥协性地支持了刘钰的盐改垦政策,也是因为刘钰的大型晒盐场计划,达成了明末反思之下对盐政的最终构想:
即,【官于出盐之乡,收积而鬻于商。官总而计之,足以裕国用而止尔。官有煮盐之饶、民获流通之利。一入商人之舟车,其之东之西、其或贵或贱,可勿问也】
官方通过生产端直接征税,征税之后,商人爱怎么卖就怎么卖。
当然,这里面还有刘钰给打的几个小补丁,重新调整盐区、发展四川井盐覆盖湖北、官方大宗运输到特定地点减少商人囤货居奇可能、官方控制一定的盐进行价格调控等。
最终才让朝堂内,包括皇帝,对这样的盐政改革予以了支持。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