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林中近况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章 林中近况(第 3/4 页)
其中成绩优异者留下到各城池任教,剩余的全部放到了刑部、户部,作为各部哈拉达的助手以及监督者存在,用于按照新的法典处理违法乱纪事宜以及征收赋税事宜,也就是大元时期的断事官角色,不过是副的,一把手名义上还是各部的哈拉达。
按照林中的情形,想要一步到位全部由官府来打理诸部的事宜,也不是没有可能,按照尼堪的估计,恐怕还要等二十年才行。
不过在楚库河流域、希洛克河流域,以及农户居多的地方,尼堪还是直接委派了官员。
这些地方直接以县域称呼。
楚库河流域称为楚库县,希洛克河流域称为希洛克县,分别由孙秀林、罗锦兼任县令,算是一个好的开始。
按照尼堪的想法,今后条件成熟后,将分别设置乌兰乌德、赤塔、尼布楚、呼伦、白城、齐齐哈尔、哈尔滨七大州,州下设县,若主要是牧地,便是直接隶属于他阿斯兰汗的州。
比如白城,便统管以前的科尔沁右翼的大部分牧地,将设立州官来进行打理,至于州官,便要从熟知牧民生活习惯以及断文识字的部族学生中选拔了,你若是直接最放一个大明读书人进去,虽然通晓阿斯兰大汗的法典,但在语言不通、风俗殊异的情形下还能当好这个州官就怪了。
当然了,你可以说为何不找一个翻译?
呵呵,若是翻译与当地人串通一气,蒙骗州官又作何处置?
故此,在各大城池里,尼堪不仅要求部族少年修习汉语、汉字,还要求孙家派过来的那几十人也修习蒙语、女真语,若是达到要求的,自是可以直接任官。
工匠那边,由于大量汉人工匠的加入,如今专司铁器冶炼、锻打的工匠已经超过千人,加上木匠、石匠、砖瓦匠、皮匠等,匠人数量也超过了三千,在这漠北一带也算首屈一指了。
而在墨尔迪勒城,由王文慧监理、杨春主持的十艘船只已经全部下水了。
十艘船只中,有五艘大船,都是约莫三百料的规模,设置三根桅杆,全部采用西洋制式,杨春已经摸索出了一整套帆索支架操作的方法。
船首是尖型,便于破浪,也就是说就算到了大海,也可以沿岸行驶。
船底有用于防止侧翻的沉重下摆。
船只安装了斜挂三角帆后,在顺风、逆风、横风的情形下都能行驶,与尾舵配合,还能快速转向。
至于如何操控船帆,作为后世过来的发烧友以及工科毕业的大学生自然知晓一些,尼堪将在顺风、逆风、横风的情形下大致如何操控船帆,也就是船帆与风向大致的夹角与杨春、水师将领进行了沟通,最后他们在一艘船上试验了一个月后便记入到水师操典里去了。
“什么?在合适的夹角下利用横风速度最快?”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