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悬的利刃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一章 高悬的利刃(第 2/4 页)
包括呼伦城在内的以西城池就只能由由龙骑兵以及部族骑兵驻守了。
有了这么多工匠,尼堪便将自己的作坊集中到了赤塔、呼伦、伯力三城,三城附近都有大量的铜铁煤矿,还有便于煮盐、熬硝的盐湖,又深处瀚海国国境的内地,正是大力发展工坊的时候,此三处,每一处都有两千户工匠。
墨尔迪勒、黑城、海参崴是船坊所在,随着黑城、海参崴的崛起,特别是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以及兴凯湖以东的山上有大量的柞木、水曲柳等硬木,墨尔迪勒的地位一下下降了许多。
不过考虑到今后攻略勒拿河、叶尼塞河流域的需要,尼堪依旧在墨尔迪勒保留了一部分工匠。
到了此时,尼堪麾下有半牧半猎的丁口近三万户,农户近十二万户,加起来有近十五万户、六十万丁口。
六十万人,看起来不少,不过却要散布在西起贝加尔湖,东到大海的近三百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用地广人稀来说一点也不为过。
就是这六十万丁口,却是压在漠南的虎墩兔憨、博格达汗(皇太极新上的尊号,此时皇太极已经提前将国号改为大清,自己也称大清皇帝,本民族改为满洲了,也被诸部蒙古尊称为博格达汗)头顶上一柄随时可能掉落下来的利刃。
随着尼堪的介入,原本隶属于察哈尔万户的乌珠穆沁、苏尼特、浩齐特、阿巴嘎、阿巴嘎纳尔五部并没有像历史上那样在满清时代迁回到原本的牧地,而是留在了车臣汗的东喀尔喀。
如此一来,后世锡林郭勒盟、察哈尔盟两盟偌大的土地就空下来了。
不对,也不能说空下来,尼堪已经捷足先登了,那柄利刃的落脚点便在元上都的遗址、后世正蓝旗所在。
自开春以后,一座大城就在元上都的遗址上兴起了,由于有原本的基础,城池恢复得很快,到冬季来临之前,框架已经完全搭起来了,等冬天来临之时,框架里的一些个设施便能在室内进行了。
元上都可是一座外城城墙超过十里、内城城墙超过两里的大城,此城能有这么快的建造速度,自然与尼堪在济州岛“发明”的水泥有关,此时在瀚海国的国境里面又发现了多处富含火山灰的地方,紧邻察哈尔的乌拉哈达火山群便是其中之一。
此城建成之后,尼堪麾下的牧民便能在北至呼伦城,南到察哈尔长达千里的地带进行游牧了。
尼堪原本在乌珠穆沁的牧地放置了五千户阿斯兰本部牧户、三千户万里迢迢迁过来的雅库特人、两千户原本属于死神萧阿林的部落,这些部落在冬季可以转场到察哈尔一带。
五千户阿斯兰部的牧民多半是以前属于伊尔根、霍林、巴尔古津三部布里亚特蒙古人的部落,加上一部分克烈、杭戈多尔的牧民,原本都在高寒地带,迁到此处后自然是大喜过望。
经过多次战事后,尼堪认为萧阿林值得信任了,便让他带领三千骑常备军、两千步军在上都驻守,三千骑都是在这一万户牧民里抽调出来的,两千步军则是在新迁过来的汉人、朝鲜人抽调出来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