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东方已晓(九)赶考(下)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十五章 东方已晓(九)赶考(下)(第 3/4 页)
那人笑道:“我是新近上任雁门关总兵军中的监军,叫陈启新,没有别的意思。我见你孤身一人竟敢走在这毛贼遍地的井陉道,又是书生模样,不由得有些好奇”
“雁门关总兵?”
傅鼎臣陡然想到一事。
靠近边墙的朵颜三十六部南下投靠了大明,朝廷将他们安置在山西,具体什么地方他倒是不知晓,不过为了压制这些蒙古人,朝廷在雁门关一线新设了总兵一员。
“原来是陈监军,学生阳曲傅鼎臣”
傅鼎臣给陈启新施了一礼,陈启新的事此时已经传遍京畿一带了,想不到就是此人,傅鼎臣倒没有像朝中某些大骂陈启新是“引狼入室”的人那样“怒发冲冠”,对于此事,他倒是没有特别的想法。
“原来是为师请命的傅青竹,失敬失敬”
陈启新一听赶紧从马上跳了下来,浑不顾他官员的身份。
原来在几年前,袁继咸受到诬陷,身陷囹圄,傅鼎臣联络袁继咸的几个学生,在北京到处招贴布告,为袁继咸喊冤,最后终于将袁继咸救了出来,像傅鼎臣这样的行为在当时是备受称赞的,一时广为传颂,陈启新自然也知晓了。
“陈监军,听说那鞑靼人都安置在雁门关以外,你怎地从井陉道过来了?”
“唉”,只见陈启新眼里闪过一丝愁苦,这时先前跟着他一起的那几名骑兵也过来了,不过并没有走到跟前,而是远远地看着。
这下傅鼎臣看清楚了,那几名骑兵可不是普通的骑兵,锦衣秀服,腰挎绣春刀!
竟然是锦衣卫!
“呵呵”,陈启新苦笑道:“傅兄,进入进入关内的蒙古人有六七万,雁门关外的老边墙如何装得下?何况,分而治之从来就是应有之意”
所谓老边墙,则是以前春秋战国时期赵国修建的长城,后来大明又在它的外围修了一圈,这中间的位置便是“老边墙”所属的范围,仍在大明的管辖之中。
“难道是……”
傅鼎臣老家所在阳曲县属于太原府,在太原府城的西北角,还有一处小雁门关,在那处雁门关之外则是娄烦草场,包括娄烦、岚县、静乐县,本来也是大明养马的地方,若是老边墙装不下,必定放到了那里!
“就是娄烦,不但如此,还将临县、兴县之地也划给了彼等”
傅鼎臣本来尚好的心情一下沉到了谷地。
按照以前的说法,若是将朵颜诸部全部迁到大同一代,虽然有些隐患,终究是在雁门关以外,如今却到了岢岚一带,大明的腹地就只能靠雁门关、宁武关、汾水、小雁门关一线支应了。
苏布地会成为第二个刘渊吗?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