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接触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一百三十一章 接触(第 2/3 页)
陈子龙顿时哑然,柳如是的话直指他的心窝,的确这些理由是不足以让他的师友重视的。看着爱侣呆滞的样子,柳如是笑了笑,伸手抚摩着陈子龙的脸颊,柔声道:“子龙,无论徐鹤城这次是成是败,天下都要变了,像过去那样写几篇文章就名扬天下,考中个进士就为万人之上,富贵终身的好事情再也不会有了。徐鹤城、程二他们比你们更强悍、更狡猾、也更有野心,虽然他们粗鄙而又讨厌,但最后赢的只会是他们。这一点我也知道,只是有点不甘心!”
河北昌黎县东。
“燕山长如蛇,千里限夷汉”这是北宋著名诗人苏东坡的诗句,正如他在诗中所描述的那样,蜿蜒千里的燕山山脉横亘于华北平原与东北之间,将其分隔开来,因此在东北与华北两个地理气候差异并不大的地区形成了迥异的政治、经济、文化风格。而在历史上跨越燕山山脉连通这两个区域的主要道路有三条:卢龙道、古北道、滨海道。
卢龙道的路线是出卢龙塞(喜峰口)沿滦河左岸北行,再沿着滦河主流北上,直到翻越燕山山脉,沿着老哈河下游西岸折而向东,沿着大凌河前往东北地区(实际上就是刘成大军这次入塞的路线)。古北道的起点在辽南京析津府,也就是今天的北京市,经过今天的顺义县、密云县,北渡潮河穿过古北口,在滦平县东北渡过滦河,东向平泉县,与原有的卢龙道相会。但在一路向北到达赤峰附近后,又沿着老哈河北上,到达辽中京大定府。也可继续北进,中转辽上京临潢府。而滨海道就是自北京城出,一路向东经过山海关经过辽西走廊进入东北,由于在唐代之前辽西走廊长期积水且植被茂密,很难通行,这条道路是从金代之后才逐渐兴盛起来,到了明代后更是成为了华北进入东北的最主要道路,吴三桂和祖宽的先遣队正是沿着这条道路前往京师的。
过了山海关,展现在关宁军面前的一片由浅丘组成的平地,高耸的燕山山脉已经被甩在背后,眼前只剩下广袤的平原与和缓的丘陵,东面是大片的芦苇荡,更远的地方是浅黑色的海面。而西面则是一片广袤的平原,田地里长满了等待收割的庄稼,不时可以看到一缕炊烟升起,那便是有人的村落。
祖刚带着七骑在前面探敌,他本名叫拉克申,是个蒙古人,因为勇敢善战而被祖宽收为家丁,记功做到了千总,便改了这个名字。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斥候,他将部下分成两行,前面的那一行排成松散的横队,而后面的一行则排成纵队,之间相距大概一箭之地。这样既可以搜索到尽可能大的面积,而当遭遇到大股敌军的时候,后面的那队也有逃走带回情报的机会。虽然已经走了很长时间了,但他们还是不顾疲劳,向前搜索着,终于在越过一个土坎后,在背风向阳的坡下现了三个身着皮袍的男人。他们将皮袍光板的一面朝外穿着,坐骑放在一旁,让其吃着青草,自己聚成一团休息进食,完全没有预料到会遭遇到敌人。当他们听到急促的马蹄声,慌忙跳起身来,从马背上取出弓箭还击。祖刚将上半身伏在马鬃上,以避免被敌人射中,自己却弯弓瞄准中间那人射去,正中那人的咽喉,那人扑地便倒。另外两人见状,飞身上马,打马便要逃走,跟在祖刚背后的侦骑们纷纷放箭,那两人都中了数箭,却不得死,其中一人大吼一声,调转马头拔刀赢了上来,显然这人是要拼死掩护自家战友逃走。待到祖刚他们将此人砍杀,前面那人早就逃走了。
“大人,这厮身上有甲,怪不得方才射不死!”一名部下将尸体上的皮袍翻开,只见里面露出一层锁帷子来,祖刚翻了翻那锁帷子,刚才射中的几箭都没有穿透,看来这锁帷子的质量相当不错。
“马背上还有鸟铳,好阔气呀!”另外一名部下从死者坐骑的马鞍后找到了一支鸟铳,死者身上还有用纸包好的铅子火药。祖刚从部下手中接过鸟铳,仔细看了看:“洪阳号的,该死!快退!这定然是刘贼的亲军!他的大军应该距离这里不远了!”
仿佛是为了印证祖刚的揣测,空气中传来几声骨哨声,出身草原的他立刻跳上战马,高声道:“这是鞑子的游骑,快走,晚了就走不了了!”
部下们赶忙丢下尸体和武器,飞身跳上战马转身逃去,他们刚跑了不到百步,骨哨声一下子变得尖利和稠密了起来,仿佛是在相互交谈一般。
“大人,这骨哨声是什么玩意,听起来心烦的很!”一个骑兵向祖刚问道。
“这是蒙古人在草原上射猎黄羊时的,数百骑分作几翼,相互间以哨音向联络,将黄羊赶到地势狭窄处,再以弓箭射杀!”
那骑兵闻言脸色大变:“这些狗贼,竟然是把我们当黄羊了!”
祖刚他们的马匹已经走了半日,早已疲乏了,跑了一段度便慢了下来,而身后的骨哨声与马蹄声越急促,显然追兵越来越近了。正当祖刚绞尽脑汁想着如何才能脱身时,突然听到嗖的一声,他下意识的一缩脖子,便觉得头上一凉,皮帽已经不翼而飞了。他转过头一看,在右边的丘顶上数骑正策马狂奔,相距自己不过四五十步远,方才那一箭便是他们射的,影影绰绰后面还有更多,显然敌人已经从两侧迂回赶上来了。这些骑士在丘坡上策马如飞,还能张弓射中四五十步外的自己,便是草原上也是一等一的射士了。祖刚心知自己今日恐怕是冲不出去了,只得一面张弓还击,一面在心中向神佛祈祷,以求死后的冥福。
昌黎县城,东门城楼。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