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一章 定风波 (下)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七三一章 定风波 (下)(第 2/3 页)
再看那轻描淡写,仿佛记银山如土坷垃的邵芳,在众人眼中,变得愈发神秘、神气、神神道道起来。
不过正事要紧,顾不上感慨,武将们便把南京城的谶庄、银号的账房、伙计一股脑召集过来,在重兵监视之下,清点核验了整整一个下午,直到黄昏时分,满脸疲惫的汇联号大掌柜向问讯赶来的沈就、徐鹏举等人困团鞠躬,清清嗓子道:“禀报诸位大人知道,结果出来了,此次共计收到十两银锭四万八千六百二十七个,其中元丝三千七百二十锭,细丝一万三千三百零七锭,粗丝两万零三百七十锭,其余杂色也都在八足以上,最后折成纹银”说着将手中的账册呈上道:“一共是四十万零八千三百两。”
银两的铸造工艺较为特殊,所造出来的银锭上,会因为成色增加,而渐渐产生丝纹,成色越高的白银,铸造出来的银锭上,丝纹就越细雨紧致,成色越低,则丝纹就越粗而稀疏,纯度低于九成的白银,直接就没有丝纹。这今年代的人,便是利用这种特殊性,来鉴别银两的成色。
而日常所说的一两银子,指的是官府规,定的十足纹银一两,也就是纯度在九成三的细丝银。相对应的粗丝银折成纹银时,每五十两要升水二两四钱,而更高纯度的元丝银则要贴水二两四钱;至于八成的杂色银子,每五十两升水五两,还有最精细的水丝银,要贴水五两……只是这里那么高纯度的罢了。
最后一番计算,不仅四十万两足够,还乡出八千多,按照邵大侠的话说,就是给大家做辛苦费了……“邵芳何在?”其实沈就早就想看看那位邵大侠,但方才银两尚未查实,他身为东南经略,自然要矜持住,直到结果出来才好召见。
众人便开始互相看、到处看,却找不到邵芳的人影了,毕竟邵大侠长得再帅,也没有一筐筐银子好看,大家方才谁也没盯着他,竟让他无声无息的走了。
正在面面相觑间,一个梳着双丫髻的清秀小厮从江上划着小船过来,拱手脆声道:“好叫诸位大官人知道,既然银子够数,我家老爷有事便先走一步了。”“借条还没拿呢……”有人嚷嚷道,那一摞白花花的借条,逆掐在他们手中,尚未交付给邵芳呢。
“苯用了。”小厮道:“我家老爷说了。信得过诸位大人……说这话,小船已经渐渐远去,消失在慕霭之中,只留下一片啧啧的惊叹之声,大家都知道,邵大侠那不平凡的人生中,必然又要添上无比神奇的一笔了。
但在夜色中,谁也没看到沈就面上的不快,这个邵芳虽然帮了他的大忙,可也给他丢了大人。这种事情应该低调再低调,就像沈就开始应对兵变以来,始终遵循着一个准则,就是将影响降到最小,最好让老百姓什么都不清楚,只能靠猜和编来描述这件事,这场危机就处理成丁b70
本来一直f得还不错,但让这个邵考一捷合,直接前功尽弃了……恐怕明天的秦淮河上,便会传开‘困兵变沈经略无计求援;驱银般邵大侠慷慨襄助,的段子,把沈就和东南大员的脸,丢到姥姥家去。
所以虽然面上称赞道:“真乃急公好义大侠客!”沈就心中却接连骂了十几遍‘混蛋,才解气,不过气归气,拿银子换人才是正办。
深吸几口气,平复一下情绪,沈就对戚继光道:“戚将军,劳你率军押送银两。
“得令!”戚继光沉声应下,便命令亲军将清点好的银子装车,整整装了三十车,这个过程同样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进行的。但有个小插曲……朱五走到那剩下的八千两银子边上,对正在造册清点的小吏芙道:“这些银子挺别致的,我拿自己的挂一些玩玩可以不?”
那些小吏看那堆银锭样貌丑陋,拙头拙脑,怎么也看不出哪儿别致来,但见朱五一身明黄色的飞鱼服,又看他手中银光闪烁,弯形似的银锭,知道那是北京户部官库铸造的宝银,不仅成色高要贴水,还因其做工精美,要再一次贴水,哪里还有不答应的道理?结界朱五的银锭仔细一验,只见上面上无丝不到头,细如蛛网;脚根有眼皆通腹,密如蜂窠,确实是户部宝银无异,便恭敬道:“您老看着挑。”
朱五便随手拣了几块。小心包起来道:“呵呵。不错……”说完就是掉了。弄得那些小吏一头雾水,只能当成是锦衣卫老爷的怪癖,便继续低头清点起来。
收好银子,朱五见沈就在看自己,便赶紧走到他身边,问道:“大人有何吩咐。”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