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三二章 囚徒困境(中)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七三二章 囚徒困境(中)(第 2/2 页)
六人都笑道,经略大人太多礼了,南京礼部尚书丘教笑道:“沈大人为了我们几个老家伙不辞劳苦,远道而来,我们心里已是十分过意不去了,怎能在家里坐得住?”说着笑道:“几个老家伙起了个大早,就是为了先来登门道谢的。
沈就连称惶恐,双方寒暄几句,原先没见过面的,还要介绍一番。原来五位大人分别是南京兵部尚书何鏊、前南来户部尚书、现户部尚书马坤、南京礼部尚书丘教,南京吏部尚书郭养直,以及工部尚书朱衙,除了卧病在家的现南京户部尚书蔡可廉,以及同样卧病的南京左右都御史之外,南京城能来的正部级高官全到了。
沈就便请六位贵客入内帛茶。进去的时候,他们为谁走在中间争起来,几昝尚书说什么也要让沈就走中间,沈就哪里肯答应,执意走在最边上;到了静妙堂中,又为座次争执起来,众人还是想让他坐上首,沈就坚持不肯,甘陪末座,打太极似的退让了好久,才最终坐定。
这些繁文缛节,在很多时候都是很无聊且无用的,但在此刻,却是必不可少,且十分重要的,因为摆出这种下官、晚辈的低姿态,表明了沈就没有挟东南经略之威,以众人救星自居,无疑会让这些刚刚经历过重大挫折的高官们倍感欣慰,从而对他好感大增。无论在什么地方「良好的人际关系都是获得成功的首要条件,因为它可以让你做什么都能够事半功倍。
果然,这帮老大人对这位‘很有规矩,的小大人的感觉极好,会谈便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展开了。
首先老大人们对沈就能及时赶到,化解兵乱,再次致以热烈的感谢。同时沈就也对老大人表示了诚挚的慰问,并对他们的属下表达了亲切的关怀。
然后便是对此次事件的回顾,由张鏊代表南京官员向沈就介绍,其实他们对细节的了解,还不如沈就,不过沈就还是非常专注的倾听了张总戎的介绍,并恰到好处的表示了气愤、紧张、以及庆幸,以示自己感同身受。尤其是说到被活活打死的黄侍郎时,大家都哭了,尤其是张鏊与马坤两位老泪纵横,泣不成声,真是闻者伤心,听者落泪,沈就也跟着流了几滴泪,不过除了死太监何绶之外,大家比他哭得都真切。不是年轻人没实力,只是他跟黄侍郎素不相识,要是尽情发挥的话,就显得太作了。这个分寸一定得掌握好。
哭过了死人,就该讨论活人了,一提到那些兵变的乱卒,老大人们便恨得咬牙切齿,这倒不用假装,老大人们体面了一辈子,哪遭过这番折辱?马坤恨恨道:“这些当兵的,就是一群喂不熟的狼,他们也不想想,两年多没打仗,他么便闲了七百多天,这么长时间饱食终日,无所事事,朝廷不也还是白养了他们几年?十五万大军,每年光饷银就要花费百万两以上,原先有提编,专收专用还好说。可北京已经叫停了提编,这些钱的八成,便都是要由南京自筹。就拿去岁说,夏秋两税抛去给朝廷的,共收了七十万两入库,加上各项盐铁专利,杂七杂八能到八十万两。而需要支付的饷银,却达到九十万两,还得借贷二十万两!”
“而且这还得官府什么都不开销,所有官员都绑住脖子,这可能吗?”马坤情绪激动道:“打仗时和闲着时怎能拿一样的钱呢?就是三岁孩子,也知道这时候该削减一下饷银了!而且也不是不发,只是稍稍的减一点,让官府能维持基本开销而已,就这点小小的要求,我反复的提、低声下气的求,那些当兵的却丝毫不为所动,一个子儿都不能少,晚两天也不行!”说着重重叹气道:“这次事情的起因,便是因为户部没钱,就算是拆借也得等下旬才能凑到,只能晚几天发,那些家伙就因为这个闹起事来……”说到运儿,马坤黯然伤神道:“我们都要担自己的肉割给他们吃了,他们却直接要我们的命!这次若不是我奎在探望卧病的蔡部堂,那被绑在钟鼓上打死的就是老夫了……”马坤掩面而泣,再也说不下去。“就是养条狗,也不会这样对主人!”众人纷纷愤慨道:“马部堂说得太对了,就是一群喂不熟的狼!”
沈就陪着点头,也附和几句,就算有不同意见,也犯不着在这个时候唱反调。
待众人骂够了,骂完了,那何公公尖声道:“沈大人,你一定要上奏朝廷,陈明来龙去脉,严惩那些畜生!”“是啊,沈大人,你领衔上奏吧。”众人纷纷附和道:“我们一起上本!”
沈就心中暗笑道:七扭八拐”终于把狐狸尾巴露出来了「这么殷勤的捧我,就是想让我无法拒绝这要求吧?他沉吟片刻道:“奏本是一定要上的,但北京应该已经知道此事,咱们错过了上本的最佳时机,如果这时候上本,还只是单纯的描述事情的经过,肯定不会有好果子吃。”又道:“咱们这一本里,除了叙述之外,还得有些更深入的东西,比如说根本原因在哪儿、对未来的影响,日后如何避免此类事件发生……以及,我们已经做出的应对措施,和不敢自专的处理意见之类。”说着谦虚的笑笑道:“小子信口开河,请诸位大人指教。
众人微微惊讶,想不到这沈就年纪轻轻,却如此老道,心-说看来真是‘盛名之下无虚士”便收起想拿他做挡箭牌的想法,老老实实的分析起来。沈就亲自摊开稿纸,提笔做起了记录……他是新任官,按例又不管南京,这种时候当然没必要插嘴了,也不合适多说。
众人你一言、我一句的分析了七八条,然后整理整理,精简成五大原因:第一,财政。南京靠一己之力养这些兵,压力太大,必然要出问题。第二,与卜任督臣。因为严党倒台,这两年东南人事变动很大,胡宗宪也受到冲击,变得缩手缩脚,更无心整饬防务,为今日混乱埋下伏笔。
第三,南京户部右侍郎黄愁官,此人为官勤恳、廉洁,工作卓卜常认真,是个难得的干吏,但在他负责军饷这段时间里,因为财政拮据,难以为继,他过于焦虑、失之急躁,方法不太得当,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矛盾一r,十一一
第四,军纪:两年不打仗,又疏于训练,军纪松弛,军队纪律极度混乱,地方不堪其扰,即使这次不乱,下次也会乱。
第五,武官:本来下级军官和士兵生计已经非常困难,如果中高级军官能同他们同甘共苦,大家也能互相扶持着度过难关,不至发生兵变。而事实却是,军官克扣军饷,照吃空额,贪污*毫不收敛,结果是雪上加霜。以上矛盾,多因一果,这才诱发了此次兵变。这便是南京文官对此事件的定性。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