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军衔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247章 军衔(第 2/3 页)
明朝中后那支靠家丁撑场子,靠临时征发农民去凑数的弱鸡军队就是最好的明。
李明自然不会不知道军衔制度的重要性,只是一来没必要,二来没时间,所以一直没有搞。现在距离辛亥革命只剩下一年了,是时候让他的部队正规化了。
军衔制度绝不是制订几套制服,几块肩章领章那么简单,选拔和晋升的标准、一级军官的权力与责、套挥体系如何运行……这些都是相当杂的,可不是随随就能搞出来的。好在过去两年李明一有闲就会忙着搞这个,准备工作已经成了大,用不着从头搞起,不然他的头发不得全掉。
他制订的军衔制度基本上是三级制:
士兵从新兵营出来之后就是下士,一年军龄的升中士,两年升上士,如果有突出表现,比如说立了功,可以不此限制,比如说如果立了个二等功,下士直接升上士都不成问题;
上士上面就是准尉。升到准尉就有资格进尉官学校接专门的军事育,学习如何管理、挥好连排部队了。从尉官学校出来之后,准尉将晋升为少尉,担排长之职。然后是中尉,连长,上就是上尉,营部参谋,在担营部参谋间表现优秀的,恭喜,可以晋升少校。
晋升少校后就有机会挥一个营了。当然,如果很适合当参谋而不适合独当一面的,可以调到部继续当参谋,视情况而定。
少校上就是中校,有机会挥一个。长上是上校,有资格担师参谋长或者副师长,如果想当师长,那……
那得挂将星,干到少将行。当然,旅长不必挂将星,上校全有资格当旅长的。
少将上是中将,可以挥一个军……对,他不搞军级制度了,直接就是军,个军的规模视驻扎地区的情况而定。如果是驻扎在东地区,直面日俄威胁的军,编制肯定得大一点,下辖五个师都不成问题;如果是驻扎在河、湖、四川等腹地的军,下辖三个师就很有面子了。这资源优化配置,体情况体排,别浪费资源。
中将上就是上将,有资格担军区司令员,负责数个的防务,挥两三个军。哪个地区出了大乱子,他直接找军区司令员账,至于军区司令员找谁账那是他的事,反正出了事找军区司令员就对了!
上将上……
上就没了,上将就是顶峰了。上将除了当军区司令员之外还可以担国防部长、总参谋长等职,但不会有高的军衔了。
蔡锷看到这里,皱起眉头:“为么不设帅军衔?”
李明说:“没必要,上将就足够了。”
蔡锷摇头:“怕是不够。比方说军区司令员要陆军司令部挥的,对吧?”
李明点头:“对。”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