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基础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四十六章 基础(第 1/2 页)
后世鸦片战争之后,华夏文明进程被打断,天朝上国被一群强盗后裔一再打败,时人自信渐失。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到“****”,提出“德先生”“赛先生”“穆姑娘”等口号,一度全盘否定传统。
有人就宣扬中国自秦汉以后,只有技术,没有科学,所以古代中国注定不可能产生工业革命。
徐泽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任何一项优秀的技术,在其成为可复制的“技术”之前,一定有反复的“科学”研究过程。
只不过实用至上的华夏先民,更愿意记住各类实用技术,并乐于享受其成果,而早期科学思想脱离实际太远,无法让人见到眼前利益。
而欧洲科学体系的建立,也是很多偶然因素促成的结果,并不存在多少必然。
以如今大宋的技术积累,能做的事情很多,比如说火枪火炮,徐泽相信即便困难很多,自己也肯定能带人鼓捣出来,但如果没有建立科学体系,等自己死后,后代们只知道守着这些“神兵利器”,最多改进一下配方和工艺,却没有足够的动力和能力去深入研究爆炸机理、火药化学反应、炮弹的弹道轨迹等物质运动最本质的规律。
那么,最多几百年,天朝上国还是难逃没落的命运。
一个人建立不起一个体系,指望能用又愿为自己所用的人才自投罗网,也同样不现实。
那么,从这帮孩子开始培养,就是目前的唯一选择了。
只是知易行难,梁山现在用的蒙书都还是《千字文》,徐泽原本打算从延安带来的书稿中抄袭一套基础教材,琢磨了好几天,太难了,完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真要移植后世的课本,结果只能是邯郸学步,适得其反。
徐泽不得不承认,自己操之过急了,妄想靠一己之力建立整个基础科学体系,太狂妄,太不现实了。
最后,徐泽只“编写”了《数学》和《十万个想知道》,至于化学、物理、经济学什么的,只能指望以后有了相应的人才再说了。
回到眼前,对梁山众人来说,当务之急是认字率太低、学习进度太慢的问题。
徐泽首先想到解决困扰初学者的生字读音,此时蒙学里先生教生字读音一般用“读若法”和“反切法”。
读若法相对简单,就是用一个汉字来注另一个汉字的读音方法。
-->>(第 1/2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