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份大礼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二百二十一章 一份大礼(第 3/4 页)
好吧,真实的原因是朝廷协调燕西、河东两路进入战斗状态需要时间。
此时又正是豆类作物夏收的季节,打仗也不能耽误农时盲目大面积征发民夫。
更重要的是夏国这种国家一穷二白,只剩下烂命一条,真逼急了反而韧性极强,即使打不赢也会三天两头越境骚扰,烦不胜烦。
在有选择的情况下,夏人确实不愿意同时开罪大同和大金两国。
但大同既然非要跳出来堵死夏国的扩张方向,完全不给夏人活路,那就要做好其国发疯反扑的准备。
所以,徐泽的计划提前通知夏人,给他们留出时间做足准备。
要么不打,要打就一仗让其国输得明明白白,免得以后反复折腾。
实际上,国小民贫的夏人并不是一根筋,其国的外交策其实很灵活。
夏国当代国主李乾顺幼年即位,内有太后梁氏摄政揽权,外有宋人步步紧逼,国力日衰却无所作为。
永安二年(公元1099年),辽道宗看出梁太后擅权专恣已失人心,遂遣人至夏,鸩杀梁太后,命时年十六岁的李乾顺亲政。
李乾顺虽恨母后擅权,但也恐惧于本国受制于辽,就连摄政太后都逃脱不是了辽人想杀就能杀掉的被动局面。
其人亲政后,便多次遣使入宋请和,以求借宋抑辽,争取国政的独立。
彼时,大宋已经取得横山诸部,对夏战略上处于攻势,自不会再给这个百年顽敌喘息之机,宋廷不仅拒绝了李乾顺的请和,还多次举兵伐夏,打得夏军节节败退。
面对亡国之危,李乾顺只得抛弃幻想,转而抱紧辽国的大腿,两次遣使向辽求援,才堪堪免于亡国的命运。
随后,为了加强与辽国的关系,其人又向已经即位的天祚帝请婚,得赐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实际是宗女)。
耶律南仙嫁给李乾顺后,生子李仁爱,被立为太子,地位比较稳固。
正常情况下,只待李乾顺归西,李仁爱便可以顺利即位。
然后,继续维系辽夏两国的宗藩关系。
当然,这只是正常情况,实际上夏国的王位传承偏偏很少有“正常情况”,反而多次伴随着腥风血雨。
原因却不是夏人野性未脱形如禽兽,而是由其国的政治特点决定的。
夏国虽然建国百余年,但封建化极不彻底,仍保留着很多党项部落时代的旧俗。
并不是夏国统治者看不到这些问题不想进行改革,而是其国的内外部压力极大,始终不具备彻底改革的条件。
像夏这种处在宋、辽两个大国夹缝中的小国,动辄就要举国动员应对大国对其发动的灭国之战,是没有资格完全封建化的。
既小又穷的夏国唯有依附于某一大国方能在夹缝中求生存,艰难维系国祚。
但过于依赖大国的庇护就会失去本国的独立主权,以至于统治者的小命都可以操纵与大国之手。
要想摆脱大国控制独立发展,就不能一直依附于某一国,朝宋暮辽,在两国之间反复横挑乃是常规操作。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