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近乡遇故知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一章 近乡遇故知(第 4/4 页)
其人特意询问了监部尚书孙石,得知柴进到京东后就一直很低调,并无越矩之事。
至于柴氏在沧州的影响力?
在共建会铺开,社会改革到位,沧州百姓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谁还愿意去听曾经靠放租放贷结交过路“好汉”的地主老财?
正乾皇帝当即御笔亲批了柴进的申请——自食其力,柴氏有望。
柴进顺利拿到了迁徙置产的批复后,没两日便处理了自己在诸城的产业,拿着同舟银行开出的银票,直接包了一辆田氏客运社的马车一路北行。
河北和河东与燕云本为一体,但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却分属南北两朝,战略被动军事又孱弱的赵宋不得不在边境耗费巨力构筑的塘泊和榆塞防线。
大同将南北重新连为一体后,便逐渐推平了这些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的防线,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符合水势的水系、连片的良田和宽阔笔直的官道。
沟通南来的官道也不再只有途径白沟驿的一条,柴进选择的北上路线便是直接经沧州到塘沽,途径柴进曾经的产业,其人都没有下车去看看。
改朝换代,物是人非,沧州早就大变样,就算下了车,也没什么好看的。
马车抵达到塘沽县,看着新城拔地而起,处处皆是繁忙模样,柴进暗道不妙,顾不得安顿就直奔衙门,询问购地事宜,结果自是来晚了。
半径十里的商业城市当然不可能这么快就建成,实际上,朝廷划拨的土地共分为三期,大致和燕京城的扩建规划同步。
但由于柴进之前的耽搁,第一批划拨的土地早已认购完毕,第二批划拨的时间待定。
柴进犹不死心,寻了一家旅邸放好行李后,便出门四处走走,看能不能碰到恰好愿意转让产业的商家
新兴的商业城市常驻人口并不多,但货栈、旅邸、商馆、酒舍等商业建筑一应俱全,大部分已经在营业,少部分显然是生意好于预期,正在重新装修。
其人先到了码头,实地考察塘沽港的日吞吐量,以确定此地的商机究竟有多大。
考虑到海水涨潮的影响,县城的位置离渤海海面尚有百余步,港口还建有巨石构成的防波堤,加之渤海的风浪和潮汐本就不大,倒是不虞海水倒灌毁灭城市的风险。
码头上的搬运工并不多,大件货物由一种柴进不认识的巨形架子机关(龙门吊)直接从船上转到一旁停靠的车子上,既方便又快捷,小件零散货物才会请搬运工。
装货物的车子也是特制,可以经由铁轨转到远处的货栈,几辆车连在一起,运量惊人,所需的动力却不大。
轨道用车并不稀奇,大同治下的矿山、码头等很多地方都在使用这种新技术,但柴进以前见到的都是造价便宜也容易磨损的木轨,铁轨还是第一次见到。
很明显,塘沽港的日吞吐量十分惊人,不然的话,也不会用昂贵的铁轨取代木轨。
看了不多时,柴进便回到城中碰运气。
结果,毫无疑问,并没有商家愿意转让产业,反倒是碰到了几个同样目的的人。
柴进暗道自己还是太冲动了,边回旅邸边犹豫是在塘沽多待几天,还是干脆进京再寻商机,忽地听到有人喊自己。
“柴,柴大官人?”
“徐——”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