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人心向背定天下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七章 人心向背定天下(第 1/4 页)
当金、夏、高丽、日本等国的使者齐聚燕京城,向大同天子祝贺正旦新禧时,远在千里之外的大宋国都东京城中却是格外冷清。
此时此刻,教主道君皇帝竟然格外怀念他名义上的北朝皇兄——耶律延禧。
若是没有女直人起兵和随后的徐泽造反,南北两朝均势还能维持的话,至少这个时候宋辽两国还会互派正旦使。
而西面穷得就要吃土的夏人哪怕才与大宋打完仗,也会觍着脸来说几句好话拜个年,以求上国的岁赐。
现在,这一切都没了。
大宋立国后就从未遣使朝贡过的日本就不用说了,高丽、夏国这些大宋传统的藩属国也相继转投大同与大宋划清了界限。
而交趾、大理、占城、真腊、于阗等新君即位才来意思一下的小国,更不会无缘无故派使者来贺正旦。
国力日蹙之下,年节时的庆典反而要越隆重,给臣子们的赏赐更不能少。
毕竟,如今的大宋就靠这些东西来粉饰太平,维持大国体面,并竭力维持越来越乱的人心了。
可有些臣子或头脑不清醒,或沽名钓誉,偏不让天子省心,一再上书唱反调。
说什么大宋如今内外交困,当削减无端开支,并降税轻赋,以聚拢民心,重振河山之类的废话。
教主道君皇帝已经御极二十余载,又不是才登基的门外汉,怎么可能会被这些狗屁不通的鬼话忽悠?
大宋外有强敌内有民乱,国力一日衰过一日,确实到了社稷存亡的危急时刻,必须想办法解决自身存在的严重问题,才能维持国祚长久这点没错。
但所有能解决时艰的办法中,唯有降税轻赋这一招最不靠谱。
大宋之所以能在辽、夏两虏的交相侵略下坚持一百多年,靠的不是禁军有多能打。
而是帝国对内实行高压重税的政策,一方面镇压民乱,维持了国内的总体稳定;一方面又搜刮了巨额的税赋,并以庞大的国力生生拖垮辽、夏这两个强劲的对手。
如今,在大同的侵略下,大宋的国土不断缩水,民生也愈发凋敝,可禁军却还得不断扩编,朝廷若是降税轻赋了,从哪里拿钱粮来养兵?
没有庞大的禁军守御国土,大宋又靠谁来应对同军将来南下的压力?
如果说坐视大同步步蚕食大宋是慢慢等死的话,那主动降税轻赋并削减对官员的福利待遇和兵卒军饷就是立即自杀!
当今天子赵佶虽然荒于政务,却不是瞎子,更不是傻子,其人有自己的判断力。
都说大宋收的税重,可大宋的税再重,也做不到仅靠京东路的税养活河北路的兵。
但反贼徐泽不仅用京东一路的税养活了河北路的兵,还扩军数十万,北伐灭掉了辽国小朝廷。
这个数字并不是赵佶瞎猜的,大宋枢密院搜集了很多同军的情报,并专门研究过大同帝国的兵力总数,得出的结论是,同军绝对不少于三十万。
不然的话,徐泽绝不可能北伐成功,更不可能北压金国、南略大宋、西征夏人、东威高丽,立国后还四面同时扩张。
要知道,在此期间,大同只从大宋手中获得了部分资助,却又背上了比河北还要穷鄙的燕云十余州,居然还能活得这么滋润,连大宋送上门的岁币都不要。
有大同如此鲜明的对比,居然还有奸臣糊弄朕,说大宋的税重,真当朕是傻子么?
其实,赵佶很清楚大宋的问题出在哪里——人心散了。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