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临安难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四十一章 临安难(第 2/4 页)
在尊尊亲亲的封建君权时代,君父的尊严高于一切,就算知道太上皇实际啥都不是,明面上也绝对不能承认这一点。
除非有臣子发了疯,不然绝不敢蛊惑天子收拾自家老子。
所以,东京留守司机构设置不合理之论的真实目标并不是赵佶,而是其人的亲信。
只有拿掉了这些人,新官家才能彻底坐稳江山,上窜下跳搞事的小臣子们也才能上位分果果。
没能追随太上皇南幸的道君宠臣也不是傻子,自然能看透这些人的真实谋算,性命攸关,如何敢放纵朝中这股暗流。
道君宠臣们立即以大敌当前,朝中却有小人欲要自乱阵脚其心可诛为由进行坚决反击,力劝天子一定要明辨是非,切勿为奸臣所蒙蔽,行敌人快而臣民痛之事。
大宋朝堂的党争持续了近百年,利益各方政治斗争的经验都非常丰富。
进攻方眼见有人主动跳出来承接火力,不仅不慌,反而更加来劲。
这些人的奏书开始指向具体的人和事,公开指责奸臣相互勾结,蒙蔽圣听欺压群臣,才会致天下祸乱于此。
当此两国大战之时,朝廷绝不能息事宁人和稀泥,唯有严厉惩治这些欺上瞒下的作恶奸臣,才能聚拢天下人心共保大宋江山。
如此,不到两天的时间,由东京留守司将帅失和相互弹劾引发的朝堂争论,就在群臣的刻意为之下彻底偏离的方向,变成了皇太子即位后的第一波政争。
至于朝廷这个时候本来应该关心的东京留守司问题如何处理,同宋两国即将扩大的战争如何应对等问题,则利益之争高于一切的朝臣们选择性的忽略掉了。
而本应该充当政争主持者和裁决者的天子赵桓却安坐御塌,基本不发表个人的意见,似乎尽力扮演着百事不通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新君形象。
天子不表态,就是默认政争的力度还不够。
该弹劾的事,想惩治的人,要重新分配的利益等等,之前的政争中都没有提到,或者提到了却浅尝辄止,没有达到天子想要的效果,还要继续加大火力!
但大宋此番皇位更替毕竟走的是内禅程序,太上皇虽然卸任之后就马上跑路了,其亲信臣子却还控制着很多关键岗位。
新君的支持者,或者说希望通过弹劾道君宠臣表达支持新君的态度,以换取个人富贵者的嗓门虽响,实际力量却很弱小,远远左右不了朝政。
政争能够持续进行下去的前提是争斗双方的力量旗鼓相当。
至少,在皇帝的偏袒下,弱势的一方能够扳倒强势一方才行。
不然的话,双方的力量对比极度不对称,一旦真正触及核心利益,掌握绝对优势资源的一方就会掀桌子,直接以暴力消除分歧。
刚刚以内禅形式完成权力交接的临安朝廷虽然进入到了后赵佶时代,却还没有真正过渡到赵桓时代,新天子的地位此时实际并不牢固。
求幸进者若是不顾双方实力对比一味瞎闹,将原本有可能倒向新君的老臣都逼到了对立面,反而会坏大事。
到那时,谁跳得最欢,谁就会被复辟的道君皇帝拉清单。
天子始终不表态,“倒道派”掌握的力量严重不足,就不敢闹得太过火,只能翻来覆去老三篇,杀伤力严重不足。
而道君的亲信宠臣们则咬紧“以大局为重”,只要摆出一副相忍为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同的态度,便可立于不败之地。
如此一来,刚刚炒热的政争似乎要陷入僵局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