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灭亡高丽的时机
书海居 m.shuhaiju.net
第七十一章 灭亡高丽的时机(第 3/4 页)
为了换取宗主国的支持,或者说避免大同帝国关键时刻的干涉,李资谦当政以来,又陆续以转移矿山开发权为名,将新安州以北的土地成片送给大同。
恰好,大同建国之后,战略重心转移,正乾皇帝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北压金国南讨赵宋上,逐步放松了对高丽的表面控制。
这种政治利好自然落不到柔仁的国主王楷头上,最终都变成了高丽实际掌控者李资谦的功绩,并为后者赢得了极大的政治声望。
开京民间里巷间也恰到好处地开始流传“十八字(李)将王”的谶语,高丽由王姓改为李姓似乎就要水到渠成。
可惜,李资谦空有窃国之志,却无安邦之才。
高丽原本就存在极为深重的内部矛盾,败于同舟社之手后,随着主权丧失,经济上不断向外输血,各种矛盾更加尖锐。
其国内不少有识之士皆意识到高丽绝不能再这样下去,必须做出改变,以挽救国家灭亡的命运。
因而,李资谦当权后以枳俊京整顿军队稳定国内,并逐步抵制大同对高丽内政的干涉,便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可惜,豪族出身又终身生活于上层的权力争斗圈内,限制了李资谦的视野和思考方式,使得其人始终抓不住住高丽的主要矛盾。
这些年来,高丽各地的经济一直很萎靡。
不仅平民因税负不断加重而流亡不断,就连高高在上的豪族也因长期内耗而将大量资源投入到扩军备战,导致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实际控制在大同帝国手中的新安州等地,初步完成社会改革后,底层民众爆发了生产积极性,生活一日好过一日。
甚至,遇到灾荒时,新安州还有余力“接济”周边地区的百姓。
当前,高丽各阶层心气极度不顺,确实想要改变。
但他们最迫切需要的不是换一个国主,或者换一家人做国主,而是摆脱这种越过越窝囊的日子。
实事证明,李资谦不具备这种能力。
这些年下来,庆源李氏自己的“封地”倒是一再扩大,却是建立在对全国上下不断吸血以壮大自身的基础上。
而且,其党羽肆意扩张自家土地,奴婢仆从也敢抢夺他人财物,治下民怨极重。
李资谦治国无才,驭下无术,逐渐失去了国人的信任。
各种矛盾不断堆积的结果,便是高丽社会各阶层都看不到希望,国内气氛压抑至极,动乱不断,整个社会都极为浮躁,一场大的动乱正在酝酿。
一些势力单薄的小豪族开始向大同输诚——并不是带资投靠谋取家族继续富贵,而是邀请新安州的共建会来自己治下发展。
这些人并不是不知道如此做会失去一部分利益,但至少可以保住家族平安传承,不用面对即将出现的大动荡。
李资谦显然也意识到了形势不对,不敢再拖下去,开始加紧篡位的准备。
另一方面,高丽国主王楷已经年满十八岁,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对擅权妄为的李资谦越来越不满。
双方的矛盾逐渐激化且不可调和,弱势一方的王楷不敢再等,只能抢先发动。
正乾五年四月九日夜,王楷近臣金灿、安甫麟暗中联络上将军崔卓、吴卓等人,夜间引兵入宫,诛杀掌握禁卫的枳俊京之子枳纯与其弟枳俊臣。
王楷到底是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富贵王爷,又被李资谦隔绝内外几年时间,仓促起事除掉宫中的乱贼后,便没了进一步的计划。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友们都在看